這是一段神奇的實驗室生活,雖然我的「報導文學」因為RCA訴訟還沒有結束,部分內容還無法解密,但是這個故事的結局,不是科學家得到諾貝爾獎,也不是律師破產,而是一群學者專家、律師與勞工團體一起努力,終於為受害勞工爭取到的公平與正義。從我踏入實驗室的那一天擔任免費兼任助理的那一天,這一路以來,真是超級有意義!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客觀證據也好、主體的感受與判斷也好,醫學系與中文系,兩種訓練各有側重,也都給了我重要的啟發。兩所大學都畢業以後,我選擇投身精神科,在這裡,我感受到兩種思維的美好相遇。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21世紀是充滿變革與創新的時代,女性領袖在各領域崛起,而AI科技的快速發展為全球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隨著全球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預計到2050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0億。這種長壽社會的需求推動了產業的轉型,特別是在健康長壽與科技結合的領域。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從國際基礎工程到創辦「國際創意長壽社企股份有限公司」的過程,強調利用AI技術與大數據應用,結合創意服務方法,滿足高齡者的實際需求。她呼籲社會正視長壽紅利的潛力,並更注重女性在長壽社會中的角色。文章展現了科技與女性共同為健康長壽創造新商機的可能性,並強調「長壽不只是活得久,更要活得好」的核心理念。
那一刻,我開始明白,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深層的療癒力量;它療癒的不只是身體,而是心靈深處的自我價值感。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推動台灣蛙類保育公民科學的心路歷程
回顧從事蛙類研究接近40年的歷程,蛙類保育公民科學計畫是我的研究重心,感謝志工夥伴的支持,讓研究成果能發揮社會影響力,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有所助益。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實現科技女力的夢想,從喜歡科技開始
有時候就是那些最意想不到的人,才能創造出超出想樣的事,願所有喜歡科技的女性,成為那最不可思議的人,走出精彩不同的人生。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