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轉職矽谷工程師 精選

2022.06.14   邱馨瑩 Hsin-Ying Chiu|博士、硬體工程師
刊載於專欄 職涯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轉職這一路更加奠定了我對自己的信心,學習新知不知不覺地成為我的強項,也一直期待自己能做為這兩個領域間的橋樑。看似打亂了我的人生規劃,卻也意外地豐富了起來。

(封面照片:作者提供)

認識自己

 

人生的旅程目的都只是去完成一件事情——認識自己。我喜歡的人生設題是,就是把地球當成一個人生的試驗場。我們是根據自我意識選擇了這樣的腳本而生,而我們活的目標是要在這樣的人生劇本裡面去體驗所有的悲歡離合和起起落落,並期待能對得起我們選擇來到地球的初衷。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尤其在美國這個對外向條件特別強調的社會,一些教人們如何善用內向能力來適應的故事,對我特別有感觸。因此,我想也有一小批的準學者想要往教職走,或是一些學者想要往業界嘗試,希望藉由我的故事,可以讓站在十字路口的朋友,給你們勇氣不害怕改變。

 

 

轉職經歷

 

我在2011年開始在美國中部的州立大學擔任教職,2015年加入了 Apple 成為開發 iPhone 顯示器的工程師。在2021年再次邁向不同的挑戰,加入了 Meta 的 VR 部門為元宇宙奠定基礎。在擔任教授之前,我是在 IBM Watson 博士後研究員,專攻奈米器件物理,是加州理工的應用物理博士。

 

我算是個幸運的人,如願以償地完成小時候懵懵懂懂立下的志向,以為教職將會是我這輩子深耕發展的園地,打拼了幾年便很確認學術界不是一個健全的生態環境,在這僧多粥少的經費環境下,我不滿這一路走來付出的努力,換來的是一個不對等的待遇和機會。因此我決定不將生命耗在學術界。

 

站在學術和業界的交叉路口時,我想通做研究是一種態度,不會因為工作頭銜而有所變化。因此我帶著研究精神來到矽谷科技大廠,用實驗學家的方式生活,秉著熱愛學習的態度自我修煉,更持續著教育的理念,讓我在所及之處幫助他人和提攜後輩。我不後悔離開學術界到業界發展,反倒是走進學術界,似乎讓我錯失了不一樣的機會。但我心裡明白如果不走這一遭,我一輩子會有個遺憾。

 

在累積以上的經歷之前,其實我的挫折早在大學前就發生,青少年時期的我,心裡滿是無奈和懷才不遇,所以我很珍惜大學裡的資源,共修了161個學分(畢業標準是128學分)涉及好幾個科系。我充分地準備好自己,從此之後,每一步都是我當下最好的選擇。

 

 

業界體驗

 

走進顯示器產業對我來說幾乎是砍掉重練,加上不習慣公司內部有層層的組織結構和那不可避免的辦公室政治。或許那時對於學術界的失望多過於了我對於業界一無所知的擔憂,我依舊記得那份激昂的情緒能加入了我夢寐以求的公司。

 

有學術界的研究訓練,大量的論文閱讀和寫作經驗,因此對於學習新的領域其實不陌生。關於邏輯和口條亦或是書面報告上,應當是可以無縫接軌。唯一較特別的是,業界很重視經驗,所以要能打破經驗天花板,就需要用專業學習去彌補,做中學,細心地去瞭解問題,就能在工作中找到可以發光的施力點。

 

一開始這過程不是特別順遂,因為第一年我是產品工程師,工作內容大致上就是一直開會,確保廠商出貨能滿足產品規格。直到第二年我被分配到研發部門,在這部門我能用上我的優勢,除了上班外,我平時自修一些專業技術,這讓我學習成長地更快,也展現出自己的獨特性。除了專業實力之外,軟實力也同樣重要,要能多跟其他人合作溝通,並尋求建設性的回饋。公司的步調很快,只要用心觀察和思考,經由幾次的週期,可以找到做事的步調和規則。

 

 

信心建立

 

轉職這一路更加奠定了我對自己的信心,學習新知不知不覺地成為我的強項,也一直期待自己能做為這兩個領域間的橋樑。看似打亂了我的人生規劃,卻也意外地豐富了起來。這裡我想多強調一下,「相信自己」這神奇的力量其實是來自我內向的性格。從小若可以自己完成的東西,我不輕易去詢問別人。這種看似故步自封的個性,也使我能在一個問題上耐力的養成,就看我是寧可戰勝自己的性格還是戰勝一個艱難的問題,通常我更容易戰勝後者。

 

在攻讀博士的時候,學校改變了我們,我們稱之為「粉粹後的自我重建」——其實是從「固定型思維」演進到「成長型的思維」的過程。進到一個世界級的學府,面對許多頂尖的教授,和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同學,我們是如此戰戰兢兢。每個學期用二倍速吸收大量知識和完成艱難的作業,似乎學校和老師策略性地把標準提高,挫挫大家的傲氣,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的自信都粉碎了,卻也在有滋養的環境下又重建了自己。和同學間切磋琢磨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優點、也學習別人的長處,更理解團隊的力量。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變化:更開放式思考、會從上到下檢視每一層面的命題,用不同的角度再來一次。經由上述的習慣養成,在面對挑戰時便不容易受到打擊。

 

 

總結

 

我想所有的磨難,都讓我變得更加堅強。儘管我知道自己在交際能力上依舊不足,但如今我已經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有著自己相信的力量。今日我回頭看,待過了學界,目前在業界工作,我從未停止學習,也一直努力地在活出自己。對於已邁入不惑之年的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是一個終身學習者,現在學習美術和創作,希望能結合科學做點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最後我想用 Marianne Williamson 的 Our Deepest Fear 最為結尾。

 

“Our deepest fear is not that we are inadequate.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we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 It is our light, not our darkness that most frightens us. We ask ourselves, 'Who am I to be brilliant, gorgeous, talented, fabulous?' Actually, who are you not to be? “

 

認識你心中的自己,你會發現光已在裡面等著被揭開。

 

 

 

2973 最後修改於 %2022.%06.%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