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眼淚

2018.02.09   魯木耳|留日研究者
刊載於專欄 職涯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發表海報的時候,她站在我隔壁。
學會最後一天的晚餐,她坐在我的對面。

長久以來,我們研討會發表都在同一個子領域,也都知道對方的存在,卻因為微妙的競爭關係或是個性問題,從未一起同桌過。如今面對面舉箸著實尷尬。感謝刺很多的烤魚、殼很厚的蝦子,以及台上風趣演講的教授,終於有一些開場白可以聊天。

酒酣耳熱,話題也開始從食物好吃這種表面的閒談轉到比較深層一點的東西。轉啊轉啊的,轉到台灣的科學教育跟理系女子,才知道原來不少人對我好奇很久了。

「其實台灣女生讀理工科的比例真的算高,以我高中母校為例,自然組的女生超過一半;即便非都市區的前段高中,選擇自然組的女生也約略超過三分之一。我大學母系,從大學一直到碩博士班,男女比都接近一比一,大學部的女性有時甚至多過男性一點點。」

此段答案一出,同桌的日本同學們大吃一驚,脫口而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為什麼台灣的女孩子如此踴躍地想讀理組?」

為什麼讀理組?
因為普遍來說,理組畢業收入會比文組好一些,所以不管是有志從事研究,或是希望未來有比較好的收入,只要能力夠不排斥,滿多女生會選擇走理組。而且台灣是個男女共働(日語合作之意)的國家,女性在職場也很活躍;有機會有能力得到更好的收入,為何不試試看?

或許是酒精放鬆了心情,對面的她眼眶裡有眼淚在打轉。
我看著她若無其事的抹抹眼角,覺得百感交集。

在日本這個國家生活久了,從一開始很積極努力地想要成為日本人打入圈子,到後來覺得冷眼旁觀、保持距離當個外國人比較自在,這是大多數留日人士的心得。可是當你用外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國家的女性,又覺得不忍心。


日本女性研究者比率有多低?

2013年全球女性研究者比例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為22%,日本只有14.7%。即便2017年日本的女性研究者比例創下新高,卻也只拉到15.3%而已(註),離歐美先進國家的30%左右,有著很大一段的距離。而這群女性研究者中,絕大多數集中在看護、家政、社會學、保健等學科,理工農學院的女性研究者比例大約是10%上下。以大學讀理組的女性比例來說,台灣略高一些,但日本跟台灣並沒有相差太多。但碩士、博士之後,這些消失的理組女生去了哪裡?為何這些學生時代也是成績優秀,研討會得獎拿日本獎學金的女性們,取得學位後能持續在學界職場活躍持續發表paper的比例如此稀少,讓她們在頭銜上依然是「女性研究者」卻無法活躍?


最大門檻:結婚生子

在「照顧家庭是日本女性天職」的思維下,一但選擇結婚生子這條路,人生就會完全不一樣。該成就自己?或是成就先生和孩子?成了絕大多數日本女性的掙扎。高學歷、家境通常也較好的日本的女性研究者,在結婚育幼方面會得到比較好的支援嗎?

答案是不一定。

若女性研究者決定結婚生子,先不論工作型態並非朝九晚五,如果要參加國內外研討會,或是長達月餘的田野調查,小孩該怎麼辦?更別提一年育嬰假的空白期,以及小孩成長中各種狀況所耽擱的研究寫作時間該怎麼辦?那種心理焦慮不是把生子照顧全部交給家庭主婦,處理自己只要專心拚事業的男性研究員可以理解的。

我所認識的日本女性教授中,不婚晚婚近半;而結婚生子後仍然活躍於研究單位的日本女性研究者,幾乎都是有強大的娘家支援,甚至有父母願意與她以及兩個學齡前的幼兒遠征海外荒野調查數周。也有女性研究者同行的另一半願意分擔較多育兒雜務。但這些案例畢竟是幸運的少數,許多女性研究者最後還是屈服於現實,有些人頭也不回地成為家庭主婦,有些人只能選擇放棄找到專職,選擇成為研究單位中的約聘人員,且戰且走。


高齡化社會,銀髮照顧銀髮,青壯年只能自求多福

我曾經問過幾個打算結婚生子的同儕們,如果小孩無法順利送進入保育園,加班加太晚保育園臨時托育價格太高的狀況下,有沒有辦法請父母前來照顧?答案是沒辦法。某位同學一語道破了現實:「因為我爸媽在照顧我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你不可能期望你的爸媽在照顧自己的父母之餘,還有空照顧我的小孩。」其他同儕深深點頭。

由於沒有引進外籍看護工的制度,高齡化日本社會中,老人照顧老人的情形非常常見。若父母輩必須為了照顧自己的高齡父母疲於奔命無法支援自己的育兒重擔,甚至父母輩也因為老病倒下,自己的工作、前途、孩子要怎麼辦?


創造女性閃耀光輝的日本,無解?

因為家庭因素,讓許多原本想成為研究者的女孩子卻步,或是走到一半就放棄喜歡的研究職。儘管安倍希望打造讓女性閃耀的日本,國內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國立大學不斷對優秀的女高中生喊話說歡迎來讀理組。有的大學甚至開出「限女性」的教員職位,希望能夠提高日本女性研究者參與的比例,也能順便提升自己的大學排名。但政策只有撼動表面,長久以來重男輕女的風氣,豈是短短一兩年可以改變的呢?

相較於日本,台灣女性的社會地位雖然還追不上歐美,但在亞洲國家中也能算平等自由奔放了。要如何追上歐美呢?先來發起台灣男性研究者請一年育嬰假的活動好了,說不定效果很好喔!


註:研究者不單指拿到博士後在大學教書的教授,而是將私人企業的研究機構、NPO/NGO研究員、大學中的技術員都算在內。

4810 最後修改於 %2018.%02.%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