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練──回家的路

2017.05.09   練友梅|樂創教練工作室創新教練
刊載於專欄 職涯
给本項目評分
(3 得票數)

最近區公所的人員到我的工作室做產業普查,問起我在做什麼?我說我是創新教練,她一臉茫然。我趕緊拿出我的「創新教練LEGO模組」(圖1),以及個人寫的《創意心法6+1》一書,說明我在做的事及所用的方法。創新教練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及工具,幫助頭腦僵化的一群人(左邊),變成頭腦活潑有創意的一群人(右邊),開發出有價值的產品及服務,經此簡要的說明,她似乎有那麼點理解了。

 

圖1  創新教練的LEGO模組

 

身為創新教練的我,典型的工作型態是和想要做創新產品/服務或開創新事業,但不知如何著手的的公司或團隊簽計畫約,擔任創新團隊的隨隊教練,協助團隊朝著創新的目標前進。工作內容包括:協助籌組創新團隊、為團隊做創意特質評量、導引團隊決定創新方向、策略,進行目標客群需求洞察及解析、創新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的開發與實踐,以及團隊成員的衝突化解與共識的建立等。當創新計畫告一段落,也就是我和此團隊告別的時刻,再進行下一個案子。在一個一個接案的過程中,累積與精進自己在創新教練的經驗與專業。這個工作和啟發個人及團隊的創意潛能及促進團隊合作有關,會接觸到不同的人、事、物,不斷地跨出自己原有的疆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學習,最重要是能幫助團隊開創美好未來,這樣型態的工作是個人的熱情所在,是個人的志業。

怎麼找到這個工作的?這個工作不是我去找的,是順著外在的機緣,同時聆聽內在的聲音發展出來的,個人稱它為回家的路。最早在高三時,原本是想唸心理系的,但因考慮將來的出路,沒有選擇心理系,而唸了台大農化系,而且還唸到研究所。由於本身是個興趣廣泛、好奇、喜歡學習的科學家,一路學來也並沒有什麼內在的衝突,滿享受所有的學習與過程。

第一次聆聽內在的聲音,是沒有選擇出國。因為知道自己並沒有想在農化的領域繼續深耕,所以選擇去私人企業藥理研究所工作。第二次聆聽內在的聲音,是不喜歡在私人企業被管沒有自由,而且只能聽命於主管及主管的主管的工作型態,因而辭去了這份工作。接著轉至工研院化工所(現在材化所),擔任高分子分析鑑定研究的工作。從頭學起,由於還滿喜歡研究工作的自由、學習及突破,一做就做了十幾年,做到了正研究員。由於不是自己的最愛,感覺到了瓶頸。這時,剛好工研院每一個單位都被要求要取得 ISO 9001 品質經營系統認證,化工所也要建立品質系統,當時副所長邀請我參與建置及推展品質系統的工作。我聆聽內在的聲音,接受邀約負責此事,擔任全面品質提昇委員會總執行秘書的工作。在此職位上我發現之前高分子分析鑑定研究的專業完全用不上,用得最多的是與人溝通,為了彌補和人互動相關專業的不足,開始參加同理心的課程。另外,為了安撫內在的悸動,參加了長達六年神經語言策略(NLP-Neurolinquistic Programming)的學習,打下深厚的內探與自我覺察的基礎。這時開始感覺到自己一步步往回家的路上走,也就是走回自己原本該走的路──心理的領域。

接下來,內在浮現對發揮創意潛能無法阻擋的熱情及與求知慾,個人不計成本地參與國內所有創意思考有關的課程,接著開始受邀擔任創意思考課程的講員。後來覺得不足,因緣際會到了美國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Studies in Creativity, Buffalo State College,取得創意方面的碩士學位,在此學習到在企業創新方面很實用的團隊創意激盪邏輯與方法。這時很幸運地工研院成立了創意中心,個人順理成章地由化工所轉往創意中心,擔任創意心智組組長及創意思路導引師的工作,發展《創意心法6+1》將此創意方法帶入企業,經歷了八年多人生職涯最豐富最令人懷念的日子。之後,為了滿足內在想過一段沒有老板日子的渴望,選擇自創意中心退休。也為了給自己一個安身立命的場所,成立了樂創教練工作室,以創新教練的身分與外界互動,持續創新內功的精進與擴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個人創新教練回家的路,如圖2職涯轉換歷程所示。

 

圖2 職涯轉換歷程

 

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位專業的創新教練,但回首來時路,關鍵在於對追求心中理想的堅持,過程中曾出現各式各樣的挑戰與束縛,但忠於自己,不妥協,路愈走愈明朗,愈走愈清晰,終於走出自己想走的一條路。人生沒有所謂的浪費,每一段的經歷與學習,都是下一階段人生的養分。個人目前很享受自己所走出來的這條路,將以「點燃智慧之光的火把」角色,協助突破盲點,開創美好未來,繼續個人的服務人生之路。

6711 最後修改於 %2017.%08.%12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