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多年來藥事人員爭取醫藥分業、物理治療與護理師也紛紛強調自己業務的主體性,但仍然無法撼動醫院內部的父權結構。在醫院內的確容易因為性別的差異而產生重男輕女(需要體力和耐力的外科尤是)或玻璃天花板的情形,君不見柯文哲市長還是柯醫師時,也曾經說過「當一個行業裡女生的數量在上升,就代表這個行業沒落了」這樣的言論。白色巨塔內權力結構固著,但圍繞著白色巨塔外所衍生的產業可就是激烈競爭的狩獵場,管你男性女性,達到目標的就是好人才。
我是一個在醫療產業中服務八年的女性,從幕後的產品設計到幕前的業務工作都曾經參與。不論幕前或是幕後,都能感受到醫療體系內慣有的威權有它特定的溝通模式。而這八年的工作經驗,給了我幾個重要的啟示。
啟示一:把格局放大,才能把事做好
醫療產業服務的是人,因此必然伴隨著很多瑣碎的小事。雖然小事也是影響目標達成的重要因子,但是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還是先立下一個你最終想要達成的目標。決定終極目標後再來劃分策略和該做的工作,才能有效率的達成目標。這也是行銷理論中常提到的GOST架構:Goal/ Objective/ Strategy/ Tactics(註1)。
啟示二:能夠達到目的的溝通方式,都是好的方式
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大家都知道高度專業的工作人員難溝通,何況是掌握絕對控制權的醫師?在充滿偏見或刻板印象的環境中,要怎麼利用偏見來達成目標?其實,有時偏見是一個很具有方向性的指標,當溝通對象已經具有先入為主的成見時,代表我們只要在他架構好的成見上加上自己想要的主張,就可以達到部分的目標,放下那些男女平權的高調,好好利用愚蠢男性的偏見吧!更何況,再怎麼寡占的領域,都會有兩三位不同的意見領袖,把格局放大,讓不同的意見領袖各自協助你達成部分目標,如同模型組裝一般慢慢堆疊出我們想要的成果。
啟示三:學習他人的專業、相信自己的專業
醫療既然是一種高度專業,代表在進入專業領域後偏才的情形會越來越明顯。長期以來我們的醫學教育將醫療分割成人體不同系統,儘管近年來開始有全人照護的概念和PGY訓練,但只要醫院分科制度不變,醫師們對專門知識的理解就勢必侷限於特定系統。其實這也正常,就像同樣是筆電產業,你總不能要求一位工程師同時專精面板科技和主機板嘛。正因為這樣的侷限與偏才,醫師們對於非自己領域的專業其實也充滿好奇和需求,我們提供自己的專業給這些醫師,除了累積自己的正面評價外,更是交換專業知識的好籌碼。
啟示四:平衡工作與個人生活,有好的生活體驗才有好的工作表現
這個啟示其實不是醫療工作給我的感受,但我想在不同領域都是如此。越是困難的工作越需要理解力與想像力,把生活過好才能夠在這兩項技能上充分點滿,這是我從生活技能滿點的老公身上學到的最大領悟。工作再怎麼出色,其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人不就是為了生活而存在嗎?
最後其實想給《女科技人電子報》一個挑釁的提議:我當然理解女性在諸多領域中因為性別而面臨的困境和限制,但我們的大聲疾呼,不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專業而非性別嗎?我們不是女科技人,我們是好科技人。主編們,來改個電子報名如何?♥
註1:GOST延伸閱讀:https://www.relevance.com/content-strategy-simplified-the-g-o-s-t-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