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啟示,跨域中實踐環保初衷 精選

2023.03.14   林心恬|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刊載於專欄 職涯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跨領域真的很不容易,但沒有任何努力是徒勞無功的,只要找到自己有熱情的主題,一定能夠發揮所長!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2015年取得台大機械系碩士學位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電子業擔任機構設計師。回想當時讀完書終於要學以致用時,心情是十分興奮的。我在公司負責工業電腦產品,從設計一路到組裝、量產,我參與了各階段的過程。有一次在產品進行組裝測試時,發生了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組裝測試當天,產品的所有零件從各供應商寄送到我的辦公室來,而我的工作就是完成組裝並測試是否有問題,組裝完畢後,我手上得到了一台自己參與設計的工業電腦,但在這個組裝過程中,我也發現辦公室裡多了三大箱的包裝垃圾,因為每個零件在寄送到我辦公室的過程中,都需要經過層層包裝來保護、緩衝以避免零件損壞,但這樣的包裝材卻在緊緊一次的使用之後,就變成了垃圾輕易地被丟棄。

 

對比那時我自己的日常生活,我會拒絕購物袋並自備環保杯、環保袋,可以說是個環保小尖兵,但直到那天我才發現原來包裝垃圾的產生不只發生在產品賣到消費者手上的這段路,包裝垃圾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就已經開始發生,而且垃圾在生產線中的產生量也比銷售過程中的產生量多了許多倍,只不過因為消費者通常看不到這些垃圾,所以對這件事沒有特別的感覺。因為這個事件,我開始去思考有沒有可能在工業製造、商業發展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垃圾產生、減少環境污染的方式,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我接觸到了循環經濟、環境影響評估的領域。於此同時,我找到了京都大學能源科學研究所的能源社會科學專攻,主要研究材料與環境影響、能源及資源循環的跨領域議題,所以我開始準備博士班的申請,在獲得入學許可後,便辭了工作到日本的京都大學攻讀博士。

 

轉換領域攻讀博士其實是不太容易的,在欠缺該領域的基礎知識下,有許多東西都必須從頭學起,例如廢棄物分類及處理方式、不同面向的環境污染、甚至是一些偏經濟及社會科學的知識,但因為這是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所以學起來雖然辛苦但也確實讀得津津有味!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的機械背景帶來的優勢,如廢棄物焚化處理的燃燒產熱計算、再生能源系統的能源轉換等等,都因為我早已具備熱流相關知識而較容易上手;另外在處理塑膠包裝相關的問題時,因為我有材料力學、製造原料的相關知識,可以從不同於環境背景的角度來看問題,也更能理解不同材質選用的原因及替代材質或減量的挑戰。

 

我花了三年的時間讀完博士,以在地廢棄物處理規劃為題,順利取得了京都大學能源科學博士學位。在為期一年的博後經歷之後,2020年我來到了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任教。在一個與自己出身科系不同的地方任教也是非常有趣的經驗,學生們學過的東西跟自己很不一樣,所以大家看問題的角度也不盡相同,除了改用不同於機械人的語言來溝通之外,在教學研究上我也做了一些新嘗試。我在成大環工教授應用力學、材料力學這兩科工學院的共同科目,為了激發環工系學生的學習動機,我在課程中加入資源循環、綠色設計等元素的實作課程,讓力學課程與環境議題結合,學生反應也十分熱絡。此外,在研究上,我投入循環經濟、能源轉型等主題,從機械材料結合環境社會面向來處理資源及能源消耗的問題。

 

現代社會的永續發展問題需要各領域的專業知能及跨領域的合作才能設法解決,而機械系的訓練給了我充足的背景知識來向其他領域擴展。跨領域真的很不容易,但沒有任何努力是徒勞無功的,只要找到自己有熱情的主題,一定能夠發揮所長!

 

 

 

980 最後修改於 %2023.%03.%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