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獨老不會成為問題 — 陳沅蓀的食農實踐初心 精選

2022.12.14   賽車手|邊邊女力協會 食農特派員
刊載於專欄 一日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沅蓀姐理想中的安居是獨居不會產生問題,街坊鄰居能夠互相看頭看尾、有社區支持系統能提供協助。就像要打破水泥叢林的隔閡,找到左右鄰居能夠互相託付、彼此協助的人際網絡。

(封面出處:作者提供)

 

∗專訪 社區工作者、臺灣新鄉村協會秘書長、邊邊女力協會理事長  陳沅蓀

 



台北城巷弄中的好物團購集散地

 

下午1:00多,從熱鬧的大街轉進單行道,鏡頭瞬間切換成安靜社區巷弄,彷彿時空錯置。稍微抬頭就能看見生長多年的高大福木、變葉木、黃椰子及各式各樣的植栽,從住家的窗台、矮圍牆牆頭冒出來,與公寓外牆不張揚的色調,錯落且和諧地共生。安靜的住宅街道,景象卻很有活力,舒服的生活氛圍讓人忍不住慢下了腳步,左右張望。

 

貨運卡車停在錦安里里長辦公室門口——小巷弄中最忙碌的地方。裝束輕便準備出門的夫妻,路過順便詢問申請敬老卡所需資料。年輕人匆忙快步走近,喊著一聲「我來取貨囉」便拿走辦公室代收的包裹,像在自家一樣自在。看見門口擺放各式新鮮蔬菜的婦人,停下來好奇詢價。一名體態精瘦、身著白色T恤、藕色短褲,蓄著淺色挑染短髮的忙碌身影穿梭其中,俐落地回應各種問題。一雙手沒有停下來地打開成箱的雞蛋分裝、簽收各家貨運送來的蔬果,整理並加以分類,為傍晚「錦安好鄰居團好物」的領貨做準備。她是陳沅蓀,有著看不出來已近花甲的精神及活力。

 

來自外省軍眷二代的沅蓀姐,名字取自於奶奶名字中的「沅」,做為家族珍視的「孫」輩,故名「沅孫」。媽媽擔心女生名字裡有個孫字,可能會同儕被惡作劇或欺負,「加上個草字頭吧!」,即便當下並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字。查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得到這解釋:「蓀,香草也」。是巧合嗎?沅蓀姐的母親應該沒有想到,草字頭會與女兒後半輩子有這麼大的緣分,竟透過拾起鏟子、種子,培育灌溉香草、蔬菜與社區人們產生連結。

 

圖:沅蓀姐參與改造的社區食農空間基地

(圖片來源:邊邊女力 )

 

但其實,自言愛玩不愛唸書的沅蓀姐,當年高中選讀的是乙組(社會文史),大學主修的是跟農業完全無關的圖書館管理學系。畢業後,得知為在校生規劃的實習資訊,沅蓀姐因為想要嘗試便主動爭取,幸好招收完還有名額,讓她如願在澎湖馬公新落成的圖書館實習。不受限於規則,勇於追求所想,試試看又不會怎樣的率性,彷彿沅蓀姐四十年前就活成當代年輕人的樣子。雖然對圖書館事務感興趣,但熟悉沅蓀姐的老師,認為她活潑外向的性格特質,應該也去嘗試看看其他工作。於是沅蓀姐透過推薦,進入日系貿易公司任職。然而,在職兩年期間,她發現擔任行政職的年輕女性,既未被賦予要務,又沒有升遷的機會。不甘於現狀的她,主動提出幫忙其他部門同事工作,比如央求技師外出執勤時帶她出門。就這樣從旁觀察、學習,到後來客戶端有簡易的產品維護,她便能協助判斷處理。然而,好動的沅蓀姐,為了追求更有挑戰與高薪的工作,曾多次轉戰不同職場。累積最久經驗的,還是能讓她不斷往外跑,與人互動頻繁的業務工作。如今看來,在沅蓀姐早年業已展現出對事物充滿好奇、主動學習、積極改變的冒險精神。



價值觀的轉折

 

長年的業務工作讓她在消費上頗為餘裕,2011年她從信用卡消費累積回饋上,獲得一張效期一年往返美國的機票。沅蓀姐決定隻身飛往北美四處拜訪親友,也在背包客棧結識熱愛自助行的網友到農場打工換宿,玩了一整年。這年的體驗,讓單身、將近「知天命」半百之年的沅蓀姐開始反思工作、財富與生命的選擇,尤其是旅行期間看見移居美國的長輩,為了給兒女更好的前程,來到語言不通的異地,晚年縱然親友都在台灣,卻寧願滯留異鄉,只因擔心若回到台灣生活,獨居的自己若生了病,得讓兒女跨國奔波。這些看見,讓沅蓀姐不斷思考,如何讓獨身者能在社區安心終老。

 

也因為無法回應國外友人對台灣特色景點的好奇,才驚覺自己竟對家鄉如此陌生。回國後的沅蓀姐,決定要好好玩台灣。她探索的第一站,就從生長地台北開始。她騎著單車四處探索,也主動參與許多課程及培訓,便進而接觸到社區營造。



為了把人找出來

 

延續著對長者獨居與老年能否在社區安心居住的那份念想及關懷,沅蓀姐思考,現有的社區活動無法觸及的長者,會被什麼吸引?在社區規劃師的課程中,她這股想讓社區高齡者就近安老的動力,漸漸以食農的方式具體化。自2012年來,她串連社區高齡者利用頂樓空間種植蔬菜,活動身體;也透過社區團購,為小型農業生產者、加工者,與社區民眾搭起產銷平台,讓社區民眾就近取得無毒、友善土地、品質良好、價格穩定(較少因天災造成售價波動)的蔬果食物,也讓小農有直接、固定對接消費者的銷售管道。

 

現在的沅蓀姐,每週有兩天,從下午2:00到晚上8:00,借用里長辦公室的空間與冰箱,做鄰居團購的寄/取貨點。平日她也安排到鄰近社區中心,帶領社區共餐,比如教居民包蔥花捲、酸菜包、香草入菜等食農手作,或者到鄰近的台北NPO聚落,利用聚落天臺的高架菜圃,帶領社福團體「星兒工坊」的自閉症青年們體驗種植,從食農中培養成就感。



圖:星兒工坊學員於天台混合種植的蔬菜箱,還有手繪蔬菜說明牌
(圖片來源:邊邊女力協會)



用科技串連「食」在安老的生活

 

說到這,又一家貨運到了。眼看社區團購取貨時間快到了,簽收的時候,沅蓀姐對熟悉的物流人員開玩笑說,以後都早點送來我們這邊啦!沅蓀姐的夥伴麗蓉姐也加入工作,幫木瓜、酪梨秤重標價。看著紙箱排列高高低低卻有其秩序的蔬果,兩位似乎老神在在,確認到貨狀況、蔬果的品質。沅蓀姐看來從容但要做的事很多,為蔬果品質把關、給小農反饋,也要視當日到貨狀況,即時回報共同購買的臉書社團;還要關注共同購買人的購買習慣,兩人說起上次誰沒買到,這次有多的蔬果可以先通知他......。

 

圖:用ipad上便利的系統確認購買品項

 ( 圖片來源:邊邊女力 )

 

在眾多瑣碎又需要細心處理的事物中,確認品項數量及金額更是耗時。過去要將眾多團購品項一一紀錄寫成清單,按著計算機計算金額,失誤是可以想像的。沅蓀姐很興奮地分享,她現在改用ipad上朋友幫忙寫的小程式,輕鬆做品項管理及金額計算,也能一鍵叫出excel特定購買者清單。不需要再將表單用A4紙印出來、貼成長長的海報,輕鬆省時多了!

 

沅蓀姐說,2013年草創鄰居共同購買社團時,便是藉由臉書號召團友,募集了附近一帶居民、上班族等加入。她總會在社團中,跟團友們交流不同食材的吃法。舉例來說,台灣酪梨品種多樣,有的熟成表皮顏色會變深,有的不會。她會向團友說,「有吃過不會變色的酪梨嗎?要不要吃吃看。」也會分享如何判斷酪梨熟成可以食用的方法,「你只要觀察它綠色表皮從油亮變黯,再輕輕按壓表面,發現它有軟度就是成熟了」。




圖:貼好標籤待秤重的酪梨

(圖片來源:邊邊女力)





安居的理想已經開始發酵

 

好奇沅蓀姐心中理想的安居是什麼樣子?她分享一個社區裡發生的故事:有位老人家白天在家不慎跌倒,躺在地上發出微弱求救聲,對門年輕人聽到、警覺異狀,才及時將老人家送醫。沅蓀姐理想中的安居是獨居不會產生問題,街坊鄰居能夠互相看頭看尾、有社區支持系統能提供協助。就像要打破水泥叢林的隔閡,找到左右鄰居能夠互相託付、彼此協助的人際網絡。

 

下午4:00多,從加拿大返國暫居的優雅婦人,代替忙碌的兒媳來社區菜市場領貨。溫帶地區很難吃到的香甜木瓜,她帶了五顆,再加上其他蔬果,早已裝不進手上的環保購物袋。沅蓀姐關心地問起女士居住樓層、能否拿得動,再出借菜籃車,讓她能安全、輕鬆地將蔬果帶回家。她離去前,轉頭說起台灣木瓜有多香甜好吃,臉上的期待與滿足,就像菜籃車一樣,都滿滿的。酪梨、櫛瓜、芭蕉、雞蛋、青江菜、有機蔓越莓、冷凍鮮蝦魚類、防疫口罩......琳瑯滿目的蔬果鮮食與物資串連起社區、一點一點地形塑社區的安居。關懷跟新鮮蔬果一樣,每週持續到貨中!

 

 

 

 

1803 最後修改於 %2022.%12.%26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