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月號 174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22.06.14   劉文琤 Katherine Liu|博士,海洋學家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本期女科技人電子報的作者們,不論是專業或個人生命,都呈現不受限的開拓精神,展現女科技人在職涯發展和性別議題上交織的各種可能,展現「心之所向,都可以到」的航海精神。

(封面照片:Unsplash)

在高度競爭的海洋政策實習那年,我生了一個男孩。前一秒還在台上演講科學政策,轉身下台就狂奔哺乳室。別人看是五子登科,但實為「五費」狂風(托嬰、房貸、車貸、學費和武肺),我棲身於數據科學下避風頭,再用晚上和週末時間一鍵一字完成論文。

 

從浮游動物研究出發,轉了政策又轉了數據後,命運的洋流在孩子上小學時,把我帶回海洋能源研究的領域。生命歷程乍看反向航行,轉了一圈又回來,但這次我比六年前在專業上更全方位,人生階段上也更有餘裕。我回到原點,但又不是同一個點。

 

六年來,我深刻體驗職涯發展和性別議題是交織在一起的。我認為要改善女性的職涯發展,就要談性別議題,而反之亦然;因此職涯與性別也是我在「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中最常著墨的議題。當我接到女科技人電子報的邀約,要在六月「海洋」或「同志驕傲」主題中選一個時,當下就決定兩個都要!

 

但怎麼結合?我想藉由兩個層面來傳達我對海洋及同志驕傲的理念。

 

第一個層面是狹義的海洋學和同志議題本身。【特寫海洋學塗子萱教授,也是兩個孩子的媽,撰文分享性別議題對自身求職的經驗談。另外,也邀請運用機器學習研究同志自殺防治的張雅雯,於【專題報導】分析在台灣同婚合法三週年後, 對同志的污名化與心理健康是否已改善?

 

第二個層面則是廣義的海洋精神和性別議題。如海納百川、如海洋生物豐富的多樣性,海洋精神和同志驕傲多元包容的精神是相通的,我想進一步把這樣自由多元的本質帶到職涯發展和性別議題中,呈現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和職涯發展的各種可能:

 

PhD Time Management」版主黃瓊緯博士於【一日】分享分析化學家的一天。黃博士在博班期間生了兩個孩子,同時致力幫助博士生時間管理和科普傳播,近日也獲得AAAS Mass Media Science & Engineering Fellowship。即使白天是朝八晚五的上班族,接著晚五晚八的親職,仍不受限標籤勇敢追求自我實現。

 

教授轉職矽谷工程師」的版主邱馨瑩博士,於【職涯】分享她從學術界轉行軟體工程的心路歷程,研究精神在業界也很實用,在業界其實也要研究。看似打亂的人生規劃,卻也帶來意外的豐富。

 

碎嘴 KiTchui從老師到記者到科技業,深刻剖析現實、理想與【家庭】在她的職涯發展中的角力,不僅道出許多職業婦女的心聲,也展現勇敢自我探索後重新權衡的智慧。

 

「Sky in the wall戲劇系科學」版主劉雨如博士,致力科普傳播,同時也是本次共同客座主編,在【生命】中首次公開在單親家庭中,於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中長大,仍不損她獨立並邁向世界。破除單親的污名化,也讓許多母親在各種擔心太嚴太寵的親職焦慮中解放。

 

致力介紹化學系出路「Chem_careers」的版主Emily Lee博士,在【時光信箱】中誠實面對在職涯轉換歷程中,對「失去標籤」、「失敗」的焦慮。面對未知的心情,是許多剛畢業學子、想重回職場、或因為各種人生家庭際遇要搬家要轉行,都有口難言的,相信這篇也會成為很多人的慰藉。

 

Claire Huang博士,也是「Sky in the wall」中最會講科學歷史的「雞編」,她在【好文】中分享自身研究,如何用無侵入的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應用在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氏症或帕金森氏症的評估和醫療。原來眼睛和大腦如此息息相關!

 

本期女科技人電子報的作者們大多有自媒體,也是我經營自媒體後才認識的。她們都是除了在自己專業領域深耕外,也想對科普傳播、性別議題、多元職涯發展等更廣的議題有影響力有貢獻的專業女性。能連結志同道合的人,一起Make Impact, 是我最意想不到的收穫。

 

作者們不論是專業或個人生命,都呈現不受限的開拓精神,展現女科技人在職涯發展和性別議題上交織的各種可能,展現「心之所向,都可以到」的航海精神。「海上沒有畫線,航道是自己開出來的」,期許本期能鼓勵更多讀者,不管妳本來主修是什麼,不管妳愛的是誰,不管妳有沒有孩子,有沒有結婚,都能擁報多元包容的「海洋精神」,勇敢航向自己的藍海。



Katherine Liu, PhD

2315 最後修改於 %2022.%06.%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