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於本心,走自己的路 精選

2025.02.14   曾馨嬅 | 環球晶圓中德分公司晶圓/磊晶製造技術處 資深經理
刊載於專欄 專題報導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06期專題報導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06期專題報導

「衷於本心,選擇自己想走的路」。這路並非是康莊大道,而是蜿蜒的鄉間小路,但我看見的風景卻別有一番情趣。

我是被外公外婆隔代教養長大的小孩,外公和外婆都受過日本教育。外公就是很傳統的思想,但外婆的觀念在當時是很前衛的。外婆從不打小孩,但也不溺愛小孩。外婆曾說認錯不是用打出來的,而是要自已認知錯在哪裡,如此才知道該如何改錯。學校該教的不是只有知識,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是非。人人都有選擇自己要走的路,而非只有升學這一條。小學時,我的課業是外婆在教,當寫到作文我的志願時,外婆從未灌輸我要當家庭主婦、老師之類的思想。她總是說,你的人生道路你自己選擇,但是你選擇了,就要為你的選擇負起責任。

因為如此,爾後的每個人生抉擇,從選擇五專非高中、拒絕升學先就業、拒絕升遷和轉換職場跑道,每一次的人生道路選擇,我都沒忘記外婆對我說的話。

第一次的選擇: 高中還是五專

那是還需要聯考的年代,高中聯考考上不錯的學校,班導師和母親都希望自己選擇高中,然後考大學。這是一條當時普世大眾認為最好的人生道路。但我非常排斥當時的教育方式,不想高中三年也是如此在補習班和學校中度過,所以選擇了五專。這個選擇讓母親非常生氣,母女關係降到冰點。外婆的一句話衷於本心,走自己的路,讓我釋懷。

豐富的五專生活,協辦南區大專院校的研習營、辯論比賽、畢業晚會表演、社團和科會幹部還有班級的班遊和畢旅,一次次的過程中都讓自己學會了很多事。

第二次的選擇: 升學還是就業?

專三,當大家都在開始找補習班、為插大和二技做準備時,自己也在家人的督促下,在升學和就業中做選擇;最後我選了就業。當大家在拼命準備考試的時候,我在享受打工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畢業後同學在享受大學生活時,我在工作上衝刺,也終於如願當上管理組長。

第三次的選擇: 升遷還是離職?

當上麥當勞管理組長才發現自己不太能與陌生人寒暄。自己也努力過,但似乎成效不佳。這時店經理找我談了升遷並調開新店之事,在28年前月薪32000是很不錯的薪水,當年的基本薪資只有15500左右。我考慮了三天,拒絕了升遷並提出辭呈。我還年輕,我想去看看外面的廣闊世界。

我獨自一人北上,這是自己第一次離家開始獨自生活。在五專同學的介紹下,進入當時才剛建廠三年,由中鋼和美國休斯合資成立的中德電子材料,擔任月薪18500的生產操作員,負責清洗機台的收放貨。在大家眼中很無聊的工作裡,我讓無聊的工作有趣起來。我開始思考怎樣可以讓產出增加,不是只有當站還有下一站,怎樣的搭配可以讓整條生產線更順暢? 除了自己的工作站外,我也去了解其他站的工作方式。我為自己設定目標,當目標達成時,給自己一個小獎勵。別人眼中重複性高的無聊工作,對我來說是相當有趣的。後來台灣開始興起在職進修,在專科同學的邀約下也一起報名並考上夜二技,23歲時重回學校念書。2000年順利畢業後,當時公司有內部徵才品保工程師,我就毛遂自薦。但當時品保的上司希望是國立大學正科班畢業的人員,所以我未獲錄取。半個月後我直屬的製程部釋出內部徵才的消息,我又再一次的毛遂自薦。這次的上司很欣賞我上次處理異常狀況的態度,對我很有好感,他也希望能找一位有實際生產操作經驗的人,所以他排除萬難讓我成為第一位從四職等品質員直升六職等的工程師。當時同部門的工程師大都是台清交成的碩士或是大學畢業生,我深知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我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當別人不願意加班或被ON CALL時,我都自願,因為這樣我可以快速地累積更多的經驗。雖然很多人都覺得我很吃虧,但我記得外婆對我說過一句話:「吃虧就是佔便宜」。因為我願意吃虧接下工作,所以我比別人多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我學到的越多,經驗也就累積得更多。別人要花二年才能夠累積的經驗,我花了一年就完成了,我並不吃虧。

第四次選擇: 留任還是轉任?

2003年十月,因為有一位工程師要離職,當時的上司問我想不想轉調該製程站,因為其他工程師不肯接他的工作。如果我調去的話,會是多一倍左右的工作量,我聽完立刻答應上司。我的理由很簡單,我想學習更多,這是一個機會,機會來了,就要把握住。也因為這次的工作輪調,我累積清洗、檢測和包裝相關的經驗,隔年八月很榮幸地第一次被外派到美國接受新機台的訓練。

第五次選擇: 安於現狀還是接受挑戰?

2004年十一月,上司突然問我要不要調回原來的製程,然後去日本受訓十二吋磊晶製程的技轉,負責300MM的建廠工作。從無到有是一條很辛苦的路,但這也是一個難有的機會,機會來了,就要好好的把握。2005年一月,我前往日本進行為期數月的訓練,這也是第一次長期在國外工作。那幾個月的日子,是我這輩子最難的回憶:搭熱氣球、滑雪、在冰湖上釣魚、在大雪中泡溫泉、吃生馬肉和賭馬。

回台後,從無到全部完成讓自己很有成就感。一些工程師因新增的工作量而選擇離開,但也迎來新血的注入。

2007年升任成為第一位由女性擔任製程部門的經理時,上司問我有沒有什麼想法,我就把腦海中的藍圖說給上司聽。他聽完後說,我可以幫你一部分,但前面你會很辛苦,你願意嗎? 我馬上答應,因為我知道這是必須要經過的過程。

上司把二位資深的工程師調到其他製程站,讓我這裡完全是用新進人員。新人入職到可以處理初步問題大約半年,可以完全處理至少要一年以上。當年新進的四位工程師,都由我親手帶訓。我把所有工作完全不藏私地教與他們,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大家強,整個團隊才會強;看能力不看資歷和學歷;不分職稱相互尊重,一起成長,這是我希望做到的。

在進行相關改善的同時,我提出新增製程輪班助理工程師(助工)的需求。把所需成本和可以獲得的利益資料整理好後,提供給上司參酌。我不需要一次補齊所需人員,而是用先由一位開始,試實施三個月後,看實施成果決定。結果三個月後效果卓越,上司也同意讓我補齊所欠缺之名額。接到消息後,我開始制定訓練計畫,依工作的難易度區分出三個等級:初級、中級和高級。這樣每一位新進助工所需要的訓練項目都是一致的,負責帶訓的人員也能依照訓練計劃表確認每一位助工都確實的學習到每個項目;完成每一階段的訓練後必須進行考核,通過後才能獨自操作機台和處理問題,這也是降低人為疏失所造成損失的一種方式。而工程師要學習的東西更多,難易度也不同,訓練計劃表也就與助工的不同。

因為自己曾經經歷過隨時要被ON CALL的精神壓力下,我不希望自己所帶的工程師也經歷一樣的過程,因此兼顧工程師生活品質是我接下來的首要目標。完成助工的訓練後,安排工程師輪流值班,讓大家休息的時候可以好好休息;並且能預先知道值班日期,進行生活的安排。

隨著機台越來越多,輪班助工從原本的四位新增到十二位,工程師也從四位增加的八位。2022年為留住優秀的輪班人員,新增輪班工程師的名額,從十二位輪班助工中,依其表現、工作能力和意願,每班各選出一位進行培訓和相關認證,歷經二年終於在2024年的12月完成自已在2007所勾勒出的藍圖!

從1997年至今近28年,從最低階的生產技術員到第一位製程技術部經理,在人生的旅程中,五次的選擇都「衷於本心,選擇自己想走的路」。路並非是康莊大道,而是蜿蜒的鄉間小路,但我看見的風景卻別有一番情趣。

 

674 最後修改於 %2025.%02.%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