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而出!女性分析師的太陽能產業啟示錄 精選

2025.01.13   陳君盈 | 女性資深太陽能分析師
刊載於專欄 專題報導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05期專題報導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05期專題報導

作為台灣唯一女性資深太陽能分析師,作者分享其從產業新人到頂尖分析師的職涯轉折與洞見。文章闡述了她如何憑藉過往的產業經驗和深刻觀察,將分析職能發揮至極致。她深入探討台灣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挑戰,尤其是政策對產業的重大影響。由於法規衝突、中央與地方政策矛盾,地面型太陽能案場的開發困難重重。特別是結合養殖漁業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政策,雖具美意,但因缺乏長期可行性研究,推動過程困難重重。作者強調,透過吸取國際經驗並改善政策執行,台灣太陽能產業才能走出困境,實現永續成長的願景。她以自身經歷為例,鼓勵產業從業者直面挑戰,迎難而上,共創新局。

你對分析師的想像是甚麼? 這是營運長問我的第一句話,我跟他說我想像中的分析師是在辦公室內對著螢幕看一堆圖表。

錯!真正的分析師是走入產業與人交流,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產業資訊。

我就是這樣橫空出世,半路出家的當上了分析師的。在我研究所讀完後,默默地在太陽能產業內只是做個小小的打工仔,當個PM跟業務,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的職涯可以轉彎到分析師ー這樣一個獨特又少見的職業。就這樣因著營運長的相信,我就此踏入了分析師的生涯上,並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台灣第一的太陽光電產業分析師,並且僅有一位,又是唯一的女性。

回顧當年的時候,許多產業內的人第一次讀完我的文章後,就開始變成忠實讀者,常常催促我盡速發稿,因為他們想要知道最新的產業情況還有深入的分析。在此之前,從來不知道原來我也會分析這種東西,分析這個職能真的是當上分析師後才開啟內在的潛能。加上之前在太陽能產業中隨著產業的載浮載沉,也因著我的工作浮浮沉沉。過去這些看似不經意地,卻也不會白白走過,是默默地積累著我的實力,讓我對於太陽能有著很深刻的理解,因此寫出的文章是非常具有生命力,可以讓同業人員讀完後有深刻的共感。

再生能源產業是政策而起的產業,太陽能產業也是,因此產業受到政策風險的影響甚大,會隨著政策好壞決定產業是繁榮或衰退。綜觀現在台灣的太陽能市場情況,必須說是來到產業史上的最低點。伴隨著過往因著政策強而有力的執行讓產業快速蓬勃發展下,接踵而來的良莠不齊、讓一些不良示範的廠商隨著被媒體、被環團的放大檢視下,不知不覺成為普羅大眾下的嫌惡設施。對於絕大多數認真踏實工作的廠商而言,這確實是窒礙難行的巨大阻礙,也是不公平之處。

台灣的太陽能政策相較於全球其他國來說,相對比較特殊,是先屋頂型再地面型。地面型一開始是政府帶頭做一些示範標案,漸漸讓許多地面型開展起來。但開展起來的同時,隨著開發商面臨到的法規阻饒,讓一個能源政策制定的好壞逐一被放大檢視。早期政策制定是Top Down下來,有著明確的目標去達成。而現行因為地方與中央法規不相同,且法規之間相互衝突與矛盾。儘管中央政府已經很努力的採取改善措施,但Bottom Up的政策,卻伴隨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窘境,對於整體產業的發展,又更顯得阻礙重重。

太陽能地面型案場所需要的土地甚廣,但卻可以在地狹人稠的地方採用複合式的土地利用。一些早就休耕的農地,只要附近有饋線,或是台電協助建立饋線,太陽能就可以直接滿足能源轉型的目標。但現行的狀態是已經不允許純粹的地面型案場開發,只規定必須要結合養殖漁業。但養殖漁業又需要光電開發商投入養殖,等於隔行如隔山,這在全球其他各處可是史無前例。而台灣是跑得最快的,但也因為沒有進行長時間的可行性研究,僅有2-3年的研究時間。因此這項複合式土地利用政策的美意,理論上美好,但現實中的骨感,更加凸顯太陽光電發展的困境。

身為產業分析師的我,看待產業的成長過程,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只有不斷的吸取海外有益的經驗,進而嘗試套用在台灣。但也仍需要中央鼎力協助,一起克服過往累積良莠不齊的缺陷,才能讓整個產業撥雲見日,突圍而出。

 

 

517 最後修改於 %2025.%01.%16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