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十月號 130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18.10.12   王嘉琪|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科學系 副教授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攝影授權:中國文化大學劉清煌老師拍攝 攝影授權:中國文化大學劉清煌老師拍攝

各位讀者好!

熬過了酷暑,終於盼到了秋天的涼意,在季節轉換時期,記得隨時增減衣物保暖。台灣位在副熱帶地區,分別有來自溫帶及熱帶的兩種天氣系統;並夾在太平洋與歐亞大陸之間,深受全球最強大的東亞季風系統影響,海洋中則有黑潮通過;再加上崎嶇的地形,造就許多中小尺度天氣現象與地形的交互作用。雖然極端複雜多變的天氣讓氣象學家傷透了腦筋,但也因此充滿了挑戰與樂趣。如此重要的科學研究領域,在台灣卻一直是冷門科系。

一般人聽到大氣科學,第一個聯想到的多半是「氣象播報員」,如果在網路上搜尋,找到的照片也多半是美女氣象主播,這個印象似乎與數學、物理、電腦等科學隔得很遠,不過也許是因為這個美麗的誤會,相較於其他科學領域,大氣科學系一直都有較高比例的女性。第一次擔任電子報的主編,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決定就從自己熟悉的領域來介紹,所以這期的電子報主軸就是台灣氣象界的各種經驗分享,邀請到的作者從20出頭到耳順之年,每個人選擇的人生道路都不同,但共同點是都對生命充滿熱情與堅持。

【專題報導】中,資深的氣象前輩盧孟明博士分享她在氣象局工作的感想,其實很多限制都是來自女性成長過程中無形建立的傳統觀念,盧博士以過來人的身份,溫暖的鼓勵後輩拋開這些包袱。【職涯】的作者--靜雅學姊是我念書時期的助教,作詞、作曲、出唱片,也從事科普書籍翻譯;熱愛家庭的她,選擇陪伴孩子成長,雖然她自謙自己是不務正業,但是科普書籍扮演著極重要的入門引導及傳播知識的角色,能適度誘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學姊對科學發展的貢獻就樣母親一樣,是長期的耕耘與灌溉。

季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看似溫和的個性卻勇於不斷挑戰未知的事物,希望她在【生命】中的經驗分享能鼓勵更多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特寫】【一日】的文章分別來自兩位熱血新生代,湘鶴是我去新加坡開會時認識的小學妹,不管對生命或研究都充滿活力,她的新加坡經驗非常值得台灣學術界參考。洪琳是文化大學大氣系的學生,對氣象觀測興趣濃厚,施放小型探空氣球是我們常用的高空觀測方法,相較於大型探空氣球,價格較便宜,機動性也高,是我們在教學、實習及研究時常用的工具,「放氣球」可說是所有大氣系學生共同的回憶,特別邀請她來幫大家介紹。

【時光信箱】裡的一封寫給少女的信,帶我回想起年少時做過的白日夢,讀起來發人深思。在經歷了多年追逐夢想的過程後,儘管沒有實現,但也已經帶著自己走到一個從前沒想過的境界。夢想在前方,但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實,享受當下的酸甜苦辣,不管最後走到哪裡,都會是一場豐收。

        2018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加拿大學者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是最近55年來唯一的女性得主(有史以來第三位女性物理獎),她的研究介紹可參考物理雙月刊的專文介紹。剛好前不久發生12年國教自然科課綱爭議,建議科學教育中當以全名稱呼首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居禮夫人」為「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a Skłodowska-Curie)」,讓大家都經歷了一場口水戰的洗禮,凸顯了台灣社會在性別議題、尊重獨立個體、及教育上的盲點,推薦大家閱讀〈有溫度的科學教育〉一文,作者由各種角度切入,詳細解釋並探討了為居禮夫人正名的重要性。

最後,【新聞分享】中一則〈女人搶當水電工〉的新聞值得一提,性別已經不再決定你的志向,讀書也不是出人頭地唯一的道路。在推動性別平等的過程中,感覺上似乎我們總是在表彰那些發光發亮的成功女性,這也許會形成一種迷思,讓選擇平凡道路的女性覺得自己沒有貢獻。其實一個健全的社會需要許多不同的職業與各種不同的角色,看似平凡的職業反而是支撐社會的重要基礎。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希望越來越多年輕人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不管選擇是什麼都要以自己為榮。

3664 最後修改於 %2018.%10.%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