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經驗談女氣象人在台灣 精選

2018.10.08   盧孟明|台大大氣系教授、前氣象局主任研究員
刊載於專欄 專題報導
攝影授權:中國文化大學劉清煌老師拍攝 攝影授權:中國文化大學劉清煌老師拍攝

上個月在氣象局舉辦的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碰到嘉琪,她邀我在《女科技人電子報》分享台灣氣象界在性別上值得一提的現象。當下腦中浮現從懵懵懂懂地進入這個領域到歷經四十餘年的寒暑拼到耳順還從來沒有談過台灣氣象界的性別現象,如今有此機會理當義不容辭。由於平日不太注意性別話題,只能遷就相當局限的親身經驗分享感受,不免有許多盲點,還盼藉由嘉琪辛苦編輯的大氣科學領域專刊和《女科技人電子報》交流平台吸取不同看法。

我自小五育平均發展,沒有特別突出的學科和技能傾向。1976年高中畢業,由於聯考成績落在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系便「順命」地踏進氣象領域,與大氣科學結下不解之緣。和我同時進入大物系的三十餘位新生當中僅有三位女生,各人境遇不同。一位讀了一學期便休學重考進了師大化學系,另一位自大物系畢業後留學美國,在美取得碩士不久後決定轉換跑道離開大氣科學。我則是在大一暑假的一次因緣際會聽到臺大轉學考有大氣系的名額,抱著姑且一試心情參加考試竟獲錄取,於是轉入臺大。到了臺大發現大氣系的轉系風氣甚旺,大二班上人數不足三十人,女生有兩位,與我作伴的她升大三暑假如願轉入電機系,徒留「班花」頭銜給我。大學四年記憶中從來沒有在系裡看過女性學者來訪或演講,那時臺大還沒成立研究所,氣象科系也沒有女老師。女性在氣象「業界」(空軍、氣象局、民航局等單位)扮演默默支持的角色,在「學界」(台大大氣科學系、中大大氣物理系、文大氣象系)的老師行列中不見蹤影。現在的情況已完全不同於當年,留待本文後段再述。

大學畢業後我進入UCLA大氣科學系繼續深造,成為日籍指導教授熱帶氣象大師柳井迪雄(Michio Yanai)的第一位女弟子,同一時期系裡研究生的女性比例好像低於七分之一。多年後回想我有機會在世界一流學府接受一流教授指導卻沒有為自己設定攀登研究高峰的願景和目標,糊里糊塗地辜負了老師的栽培,無限遺憾!時光不能倒流,一切都已成追憶。

在國外工作五年之後我和家人於1992年回臺定居,自此開始在中央氣象局氣象科技中心從事研究工作直到2017年夏季。和我第一次碰面的人聽到我在氣象局工作最常有的反應是問:會不會在電視上看到妳?颱風天一定要加班吧?我想這多少反映出「媒體曝光率」是社會大眾對氣象人成就的判斷指標吧?颱風是對臺灣影響最鉅的天氣現象,是氣象局最重要的服務項目。在媒體曝光方面我認為男女氣象人有完全平等的表現機會,甚至女性可能佔有些許先天上的優勢,平等機會的實現奠基於教育機會平等。我在海外求學、成家、工作的十二年期間正是臺灣脫胎換骨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三所有大氣科系的大學都成立了授予碩博士學位的研究所,學校招生、氣象局招人數量都在增長。國家考試使男女在起跑點上完全平等,明顯提升了女氣象人的比例。

氣象局是吸收國內培養的大氣科學碩博士的主要單位。為撰寫此文我看了最近一季的氣象局性別統計報表,五百多位編制內員工若以低、中、高三階區分在職等,由低至高各區塊的男女比例約為3:2、7:3、4:1,中階主管的男女比例約7:3,高階主管的男女比例為9:1,女性高階主管的比例顯然偏低。曾問過女性高階主管對此現象的看法,認為主要原因是女性對於擔任主管的意願不高,與我多年觀察的感想一致。

我是以學經歷和專業表現受聘於氣象局,不屬於國家考試錄用體系。和我類似情況的約聘研究人員有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正研究員、主任研究員四個級別。去年我還在氣象局那時擔任助理研究員的男女比例為1:4,三位副研究員都是男性,正研究員和主任研究員共兩位是女性,可見女性對於政府內技術發展工作的熱情和堅持程度不亞於男性。氣象局科技中心還有一些科技計畫聘用的研究人員,因流動性較大不在此討論。關於約聘制度,這是在八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時期政府為引入技術人員制定的辦法,隨著時代變遷此辦法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前已遭廢除。我最懷念的是同時有五位(男女比例4:1)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在科技中心工作的那幾年,三位男性先後離開氣象局轉入學界,離開原因和約聘人員在政府內和社會上均地位偏低不無關係。目前台大、中大、文大三校大氣科學系網頁資料顯示專任教師的男女人數比為11:6、15:2 、8:2 ,相較於1980年完全沒有女老師的狀況數十年來的變化確實值得雀躍。

最後,再分享兩件對我在性別上有重大啟發意義的經歷。其一,兩年前我獲頒中華民國氣象學會會士榮譽,雖是第二十一位受頒者,但是第一位居住臺灣的女性,也是第一位任職氣象局員工獲此殊榮。其二,去年為個人靜修辭去氣象局的工作,又一次因緣際會我在年底申請了臺大教職並在2018年7月通過全部審查過程獲聘為專案教授,創造在氣象局工作逾二十四年後進入國立大學擔任專任教授的第一例。這兩件事提醒我:停止懷疑自己,勇敢認真踏實向前走,不要小看每一腳印的價值。時代演變至今,我一方面想不出國內氣象界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性別問題,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認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女氣象人仍自願接受傳統觀念束縛,不願走出舒適圈去攀登高峰發揮影響。培育更多勇於接受挑戰擔負責任的女氣象人是讓女性能力在氣象界充份發揮的根本辦法,很慶幸自己還能為此效力。

7596 最後修改於 %2018.%10.%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