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我受台灣物理年會邀請,在「永續發展國際年」專題上發表演講。我的講題是《高成就女性的過去與未來》,包含兩個次主題:一是探討女性在學涯與職涯上的理工思維是否與男性有所不同;二是討論「人工生殖」與「婚育分離」,比較台灣與世界各先進國家在生育議題上的文化與法律。職業女性可能會考慮延後生育年齡,於是可能須借助於「人工生殖」;而「婚育分離」指的是婚姻未必要育兒,而育兒也未必需要婚姻——「志願單親媽媽」(Single Mothers by Choice)這種身份於是因應而生。
本期主題是「人工生殖科技」,邀請了三位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專題報導】專欄作者是台大社會系的吳嘉苓教授,她同時也是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的常務理事。2018年,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的人工生殖法修法議題(開放單身女性和女同性伴侶使用人工生殖)之公聽會上,我初識了吳教授這位專家。再由吳教授引介,我邀請了楊乙真醫師賜稿於【職涯】專欄;楊醫師服務於台大醫院,專長人工生殖,並在生育與平權議題上很有見解。而【家庭】專欄,我則邀請了Facebook上《志願單親故事集》的板主Cindy;她除了是矽谷科技人,亦是育有一對兒女的志願單親媽媽。
而我本人也育兒即將滿三年。也許異於一般報章雜誌的觀點,我覺得台灣的育兒環境非常友善(有個主因是我的職場是很友善的師大物理系),從各機關院所、到朋友、甚至路上遇到的陌生人,都釋出了極大的善意,讓我確實享受到育兒生活。我真心希望育兒機會不只提供給異性戀夫妻,而是讓單身女性和同志家庭都有機會嘗試。這是我選擇以「人工生殖科技」為本期主題的初衷,亦盼望女性在生涯規劃上有更多的選擇與彈性,更少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