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應屆上大學的年輕人,「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時,她們才一歲多左右,可以說是台灣「性平教育」原生代了。她們在人生的路上,需要前輩們的指點與支持,可能隨著時代的種種變化,漸漸不同。本期【專題報導】分享從過去到現在,許多種「認識更多女科學家」的時代意義。
新時代有許多新的職業,是過去完全無法想像的。本期【一日】分享,正在台灣西岸如火如荼開展的離岸風電建設,在安裝期間協助降低白海豚受水下噪音影響風險的鯨豚觀察員工作。立基於許多民間及學者多年對白海豚的關懷與觀察,但這個工作從概念到政策許可,再到執行執業,也不過短短數年,貼近社會脈動的新行業生成是非常迅速的!【職涯】談的是也是一種「轉進」,林玫香原本從事服務傳統產業的實驗室系統工程統包工作,在人生的第二半場將第科學數據的精神,落實在健康促進產業,結合精準數據與人工智慧學習,〈從傳產到健康促進產業,女企業家開啟智慧化運動革命開創新的事業〉。
人生的歷程,不會是人人都是一樣的一條直線,如果出現了重大事件,希望大家都可以順順利利的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本期【生命】分享《報導者》對高中生媽媽的報導,雖然教育部有「學生懷孕受教權維護及輔導協助要點」,但現實上高中生,甚至很多大學生,如果懷孕仍然選擇休學,目前統計資料顯示並沒有所有人能在生理上的「轉大人」成為母親之後,都回到學校繼續課業。許多在歐美就讀過的女科技人前輩在研究所時期生產,受到學校與社福體系的照顧,如果這樣的友善親和也能及於台灣的高中生,那該多好!生命教育的議題,不只是離去,還有關於來臨到這世界的新生命與她們的母親,在出生率受到關注的此時,我們更應該重視孩子與新家庭的生命實現。
【教育】專欄是陳宜欣當年回顧自己從國中到成人的「考試」與人生的歷程,恰恰說明〈考試不能決定我們的一輩子〉。國中時期在音樂班的格格不入,轉到普通班的學業落後,升高中的好成績,卻接著意料之外的大學系所。當人生的路程逐漸開展,社交媒體的連結展現了當年或「失利」或「優秀」的同學們的人生圖譜,原來大家都會有精彩的人生,關鍵還是自我的意願與付出的努力,當然當時身邊的大人們需要更多的支持與祝福,而不是箝制與強迫。
天氣漸暖,百花綻放,春日活動生發蓬勃,讀者們請參考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好文】和【活動】,多多閱讀多多參加。攜手身邊大小夥伴,我們的路很長遠,大家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