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最好的路徑? 精選

2019.04.15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刊載於專欄 生命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怎樣才是最好的路徑? 由 Peellden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136051

女兒之所以能夠在台灣的升學制度下不斷勝出就是能夠成功的揣摩上意與願意反覆思考最完美的答案。

然而這個追求完美的思維模式移植到業界的工作就會累死自己。

女兒從小學業成就名列前茅,附中、台大歷史系畢業。臨畢業前,她決定到星巴克工作。全人發展是我的理念,我女兒想發展學術之外的能力我全力支持,但她的決定令親戚朋友難以理解。我的朋友一向知道我是尊重孩子的人,想要表達對我女兒決定的疑慮又怕被我咬,就私訊問我女兒是不是唸歷史系畢業走投無路了?他有朋友可以介紹工作,女兒謝謝說,不是走投無路,而是一種渴望。

在星巴克學得差不多了,女兒新的渴望又上來了。這回挑戰層級升高,挑戰她自己,還挑戰到我的底線- 她決定要去雪霸當房務員,不是講英文、講日文、穿美美接待客人的櫃檯,而是打掃廁所和房間的房務員。老闆打電話來確認:「妳確定嗎?妳確定嗎?」講了二十分鐘「妳確定嗎」,女兒說她很確定。

上雪霸工作之後女兒失聯,我緊張的奪命連環call,最後才得知她過度疲累無法回復我。我雖心疼但還是勒住舌頭尊重她的選擇。好不容易她下山休假,看到她滿手是傷,還嚴重到蜂窩性組織炎,這已經踩到我do no harm 的底線,開始表態希望她能夠辭職下山,但女兒仍不鬆口。

我堂哥一家人和我住在同一棟樓,女兒回雪霸的前一天,他們上來吃火鍋,順便聽聽女兒在山上的經驗。逐漸的我們好像了解到女兒的處境,為什麼她會做得這麼累?為什麼她的手會受傷。這要從她成長的過程開始說起。

台灣升學制度的考題是選擇題,不是對就是錯。所謂答「對」就是答出握有權力者所要的答案。女兒之所以能夠在台灣的升學制度下不斷勝出就是能夠成功的揣摩上意與願意反覆思考最完美的答案。

然而這個追求完美的思維模式移植到業界的工作就會累死自己。譬如主管教你掃廁所要有十個步驟,如果妳真的全照做了,那就會來不及。我堂哥在業界帶衣服專櫃小姐無數,聽到她是怎麼掃廁所的,了解到我女兒的問題,告訴她要「先求有,再求好」。「先求有,再求好」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客人會注意到的東西先弄好就好了,不用所有的事情都完美,也就是不需要每個步驟都精確做完。

這完全挑戰到我女兒的神經:意思是要馬虎嗎?馬虎是對的嗎?之所以會挑戰到女兒的神經再度和升學體制下所養成的習慣有關。在這個體制下,馬虎就不會得到滿級分,上最頂尖的學校,這導致學生沒有機會學習站在至高點去觀察與選擇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可以放棄不太需要去管的。當然你可以選不重要的不去管他,但這麼做就不會滿級分了。

我女兒在升學體制下充分內化完美原則,然而這個最高指導原則用到業界就行不通了。老闆叫你去掃70間廁所,你在有限的時間下想要完美的做到老闆所規定的十個步驟,那就只會掃好一間廁所,把其他69間廁所丟在那邊。

換言之,過去有用的生存法則換到另外一個場域就行不通了,需要改變。

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女兒不戴手套,搞到自己蜂窩性組織炎?這又和女兒被人盛讚善體人意有關了。她很注意的模仿團體成員,盡量融入。人家不戴手套她就不要跟人家不一樣。通常在團體被大家喜愛的人也是會把自己想法消音的人,最後總是得自己要付出代價。

我女兒知道這是她要面對的議題,然而維持了那麼多年從眾的習慣,她很難一下子改過來。我不想情緒勒索她「妳欺負我女兒」來讓她不得不去戴手套,否則她又是在討好我了。就讓蜂窩性組織炎這個結果激發她生存的本能,讓她願意和人不一樣吧。

說到這裡,你覺得我是在說升學制度出了什麼問題嗎?喔,不不不。我要說的是,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是好的。讓我用我兒子的例子來解釋為什麼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是好的。

我兒子和我女兒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我們還在魁北克時,我就被法文學校的老師叫去抱怨我兒子不乖。我請兒子翻譯老師是在罵什麼,兒子只說:「她說我太驕傲了」。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我兒子太有自己的意見了,把老師氣個半死。

他的成長方向和我女兒完全相反:不馴服、上課睡覺、逃學,碰到認真的老師就花心思,碰到不認真的老師他就有聽沒有到,完全是以追求自身最大福祉(意思是自己爽)為原則。在這個過程中我很頭痛,他的老師很頭痛,他自己也跌跌撞撞的滿身是傷。

就這樣十幾年,現在他的稜稜角角已經磨到圓融,能夠在堅持自己的意見下與老闆協商,達到雙贏的局面,工作很順利。

我不會說哪種成長歷程才是正確的。其實都是好的。重點是願意接受挑戰,接受痛苦,願意成長與學習。我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上演過同樣的戲碼:我小時候不愛讀書,和我兒子一樣磕磕碰碰的,讓我爸媽很頭痛。我哥建中、醫學院、當醫師一路平順,成人以後開始覺得憂鬱不開心,我爸媽也很頭痛。

但是我們都沒有放棄希望與成長,我從啥事都是追求「我爽」走到願意符合學術界完美的規範,發表個文章逗點不可以錯,這裡要全形,那裡要半形,好讓我能夠有更大的自由「我爽」。我哥哥則是從追求學業完美到現在不受拘束的做啥事都是因為「我爽」。

我從這邊過去,你從這邊過來,無論走哪條路,只要有在省思,有在成長,願意讓生命更完整,最後都是一樣好。這是因為不斷經歷挑戰、痛苦,願意成長與學習,我們的生命因而變得更完整,具備了多種資糧,如此一來,無論命運給我們什麼挑戰,生活都能夠有所選擇、更自在、更圓滿。

3247 最後修改於 %2019.%04.%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