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與性格養成 精選

2022.06.14   劉雨如|博士、JoVE課程專家
刊載於專欄 生命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看完連續劇,心情激動的我,一直嚷著長大要跟主角一樣當鐵匠,我母親完全沒有反對,直接就開始對我下訂單,她要三把菜刀,兩口炒鍋。


(封面照片:作者提供)
 

非但單親,而且獨生,家庭教育對我的成長,理論上應該影響很大。我人生的前18年都與母親兩人相依,由於沒有其他生活重心,母親對我的教養非常嚴格。吃飯不可能配電視,一定是在餐桌前正坐,連吃點心也是,家中找不到任何零食。每天早上起床刷完牙回到房間,今天該穿的衣服已經整齊的放在床上,完全沒有自己選擇穿搭的機會,連週末也一樣。與叔伯阿姨的互動,都要和母親確認過眼神之後,才能確認是否收下紅包,是否到旁邊去玩,現在才知道這是嬰兒時期的「社會性參照(social referencing)」行為,而我到青少年時期都還是個巨嬰,甚至直到大學住校之前,都是母親為我洗澡洗頭的。

 

母親對我的過度保護,我並沒有拒絕或反抗,因為我深知我就是母親生命唯一的繫點,而我生而為人唯一的責任就是讓母親開心。或許是這樣的覺悟,讓我幾乎沒有青春期的暴戾和叛逆,反而依從得令人擔心。這樣的起始點會影響我日後人生的獨立性嗎?其實沒有。或許在生活技能上的學習,我的確晚了一步(大一住校才第一次自己洗衣服,大三為了吃泡麵才第一次進廚房煮開水),但是每一次嘗試別人習以為常的小事時,我都得到許多學習新事物的樂趣,成為我生活中的調濟。在嘗試中學習的快樂太令我上癮,之後人生中遇到可以自己來的事,幾乎都不求人,習慣獨立。母親過世後的遺產繼承(因為我被小阿姨收養的關係變得很複雜),我自己處理,不請代書。出國留學,不請代辦。跑過一個又一個的機關,填寫一份又一份的表格,過關斬將的感覺很令我滿足,在科學研究的路途上,也秉持一樣的打怪精神,一次次嘗試挑戰不同的研究領域。

 

知情的朋友曾經問過我,生命中缺乏父親角色,會不會讓我沒有男性典範的學習對象?以我的角度出發,答案是否定的,在沒有傳統男性角色參與的環境中成長,反而讓我在沒有性別框架的狀態中,漸漸自主的發展自己的性別意識,我從來不覺得自己不能從事關於「男性」刻板印象中的行業。還記得很小的時候,看完連續劇,心情激動的我,一直嚷著長大要跟主角一樣當鐵匠,我母親完全沒有反對,直接就開始對我下訂單,她要三把菜刀,兩口炒鍋。

 

只是母親始終與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許多事情她都放在心裡,即使是我的身世(關於我另有家庭的父親),她也是在得知腦部病變,要動一個危險性很高的手術時,才在入院前找個機會告訴我。關於母親的愛情經歷,自未婚產子所遭遇到的所有事,她都不曾留下隻字片語。這或許是我對於親密關係總是笨拙的原因之一吧,我雖然模糊的知道母親有親密的對象,但她積極的不讓我看到她的那一面,我也就無從學習。我之後一樣是在自己的經驗中試錯,只是跌倒時,傷痛的不只有我,陪伴我走過的另一人,也為我的成長付出了些代價。

 

母親走得早,沒能來得及讓我報答她的付出,但是她淡泊名利,務實勤儉的生活態度深深影響著我。經歷了一些風霜之後,我更能體會母親全心澆灌予我的,不只有無微不至的照料,還有身體力行的無私利他精神。我將盡一生之力,不計報償,在我熱愛的學術領域,推動正面影響,實踐她的遺志。

 

 

 

2579 最後修改於 %2022.%06.%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