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多元包容的驚奇相遇 精選

2024.08.06   廖怡苓 | 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法務副總經理 / 律師
刊載於專欄 專題報導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今日,多元包容是個普遍的通念。但在我過去的歲月,卻不是日常中的理所當。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身為六年級生,我很幸運地出生於當時少見的雙薪家庭,看著同樣擁有成功職涯的父親與母親而成長,接受著性別無差別的家庭教育,雖然從未感受到有何不同對待,卻鮮少有人談論多元包容。回想起來,身邊難免川流著當時社會主流的聲線。諸如,女孩子怎麼不穿裙子、要是二十幾歲沒交到男友就會嫁不出去、女孩子不用這麼辛苦,趕緊結婚生子(最好還要生男孩)就好、女生念文組就好,甚至嘲諷特定傾向者。當時即使略感不以為然,卻也從未深刻理解其重要性。


直到就讀法律系後,校內獨立思辯的蓬勃學風,讓我開始接觸到有關LGBTQ及人權的議題。而在觀賞「費城」電影時,在螢幕上看見男主角於住院時,匆匆趕來的伴侶被拒於「家屬」門外,讓人首次真實感受到,不包容的社會能帶來何等殘酷人生境遇。其後接觸到美國近代民權運動與德國大戰期間的歷史,這才體會這不僅是個社會議題,更與基本人權的緊密連結。


在我就職於微軟後,有幸接觸且參與微軟多元包容文化,頓感眼界大開。微軟深信「包容即創新」(Inclusion is Innovation),意即廣納包容各式人才進行創新,則有無限可能。微軟眼界中意欲包容的人才,就是「所有的人」。為此,微軟投資對科技產業有興趣的學生,定製神經多樣性招募計畫,為軍職背景者設計微軟軟體與系統學院,工作場所靈活性,及身心健康支援等各種包容性員工福利政策。


為了形塑微軟全球多元包容文化,在組織上常態設置了多元執行長(Chief Diversity Officer)的高階經理人職位。在推廣多元包容訓練時,援引社會心理學和社會神經科學相關研究,教育員工人腦會在無意識地因刻板印象造成偏見,因此需要透過「自身的刻意」才能轉變言行,並提供「包容能力」的10種具體行為指引,讓員工據以身體力行,共同塑造多元包容文化。


微軟各地關係企業也十分活躍。以台灣及亞太區為例,成立有多元包容委員會,由各部門成員自願參與,著重於女性、GLEAM (由全球LGBTQIA、員工與其支持者)、身心障礙等議題,除了於公司內部員工互動,也時常與外部議題專家或組織共同合作。此外,微軟全球還鼓勵員工自發性地組織如女性、GLEAM、身心障礙、家庭、軍人或不同族裔「員工資源團體」(Employee Resource Groups),讓員工彼此扶持,培育社群,並促進微軟的多元包容,讓多元包容融入職場上的所有活動。微軟多元包容文化讓我學習到同理心,在工作場所及日常生活中,讓人彼此真誠傾聽、避免批評且體諒差異,進而關懷與幫助他人。


從古至今,人類文明縱有當代普世價值,也始終存有歧異。不論人生是追求功成名就,愛情麵包,還是閑散安逸,車水馬龍或燈火闌珊時,真我始終都在。人的夢想,不論宏遠或平凡,在日月迢遞間,不過是單純的祈願成真。而多元包容的真諦,或許便是解開僵化的迷思與桎梏,不論是源自性別、族群、信仰、世代、傾向、個人意見或其他種種,讓每個人能坦率忠於自我,自由追求所愛。如果每個人都能少一分理所當然,多一分同理心;少一分畫地為限,多一分敞心傾聽,這個世界想必能因包容與多元,而更顯美好。

 

 

 

1298 最後修改於 %2024.%08.%06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