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標籤顯示項目: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183期

今日事、今日畢,在實驗室產生的身體疲勞,就留在實驗室吧。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今年對於我來說是個充滿改變與挑戰的一年,離開待了將近十年的中正大學,在8月1日來到聯大機械任教,在教學與服務的履歷上是空白,因此兢兢業業承擔著對自己的期盼。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CSME女力論壇紀實

14 三月 2023
發佈於 會後報導

2022年中國工程機械學會第39屆全國學術研討會中,特別舉辦「機械女力發展交流會」,邀請機械工程學系相關的五位女性教授,分享各自的求學歷程與職涯經驗,同時也回應女性身分在機械領域的現狀及反思。以下內文,為整理交流會上五位教授的精彩分享。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現象?不外乎女性的生理劣勢,常見特質柔弱文靜,以及東亞文化對女性刻板期待、男尊女卑、女性就應該照護家人,因為女性擔負了生育的能力,也常被期待對家庭有更重的照護需求。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專訪楊天祥教授

14 三月 2023
發佈於 教育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的理工科女學生佔比約為34%,與新加坡相同,此數字超過美國的30%與日本的14%。但在台灣相關科學研究機構,例如中研院數理科學組、工程科學組、生命科學組院士中,女性只佔了14.3%。而台大理工系所之專任教授男女比則更為懸殊,女教授只佔了約8%。

但訪問大學相關系所教授,許多人都會告訴你:現在女性的比例已經比以前多太多了。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20歲女學生觀點

14 三月 2023
發佈於 生命

上台領獎時,聽到了台下有老師驚呼:「哇!有女生耶,好棒喔!」聽到之後一方面很不以為然,一方面卻陷入了一種矛盾的複雜情緒:明知道以現況而言女性在工程領域的比例就是比男性少,表現的和男性一樣好或比男性好都是值得鼓勵的,卻又不希望外界過度強調我們的存在。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非典型家庭分享

14 三月 2023
發佈於 家庭

兩人都是順應本心、選擇兩人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雖經濟無法如雙薪家庭寬裕,但生活較為輕鬆自在、心靈滿足,每天可以一起吃飯、閒聊,甚至我工作過於忙碌可以有先生的支援。外在眼光都不再重要,最重要是陪在妳身邊的伴呀!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日本求學的甘苦談

14 三月 2023
發佈於 職涯

在日本的留學,雖然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在摸索我的研究路,但是最終走出來了。同時對於人格的培養和處事的方法也建立了一些與在台灣求學不同的想法。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跨領域真的很不容易,但沒有任何努力是徒勞無功的,只要找到自己有熱情的主題,一定能夠發揮所長!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專訪張水美董事長

14 三月 2023
發佈於 特寫

一路走來,水美董事長相信,只要認真努力,憑藉著實力,女性就不會因為性別問題在求學及事業上有所區分。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