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紹:Renee YEH
一輩子都在當翻譯的Renee,目前是「Girls in Tech」會長。台大、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所、師大翻譯所口譯組,初入職場就擔任總統級的口譯員,過去曾經服務過呂秀蓮副總統、馬英九總統還有天才IT大臣唐鳳等。Renee也是一位連續創業家,一連創辦了四間公司。2012年她合創「Qme數位寵物吊牌」,也讓她踏入科技創業圈,更建立新品牌Alfred阿福管家。Renee是一位自己選擇而單親的老母,現在在台灣帶著自己三歲可愛的小孩。
* * * *
家庭科技向來是一個新創圈、科技圈和資本圈都只有餘光掃到的領域,並不在鎂光燈下,每一年最容易得到矚目的機會就是年初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消費電子大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會有以「家庭科技」為題的報導,內容多著重在智慧家庭、智慧家電的演進。
但是,隨著疫情把我們推向了遠距教學、人工智慧與元宇宙的時代,家庭科技的內涵應該遠大過於家電和硬體。本期適逢母親節,就讓我們從家長視角來觀察家庭科技的趨勢吧。
家庭科技過去不太受到資本市場重視,不過這兩年隨著愈來愈多女性投入創投領域,也逐漸成家生子,剛好在疫情期間發現了女性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讓現代家庭的科技需求獲得了應有的重視。
2021年,美國境內獲得資本支持的家庭科技公司總共募得14億美元,比前幾年的金額累積起來還要多。今年,就已經有不少家庭科技的新創企業估值突破九位數。包括了兒童的雲端校車接送服務 Zum(最近一輪募得1.3億美元)、釋放媽媽勞動力的職場媒合平台 The Mom Project(最近一輪募得8000萬美元),還有Otter幫要上班的家長媒合在家帶小孩的全職家長協調托育(最近一輪募得2300萬美元)。
「這個市場很龐大」NEA的合夥人Vanessa Larco說「千禧世代的女性都有工作,也願意花錢在育兒的解決方案上。」
根據麥肯錫報告,2019年美國的育兒市場市值就有1360億美元。這類型的產品和服務包山包海,例如新生兒需要的各種設備;新手家長規劃職涯所需的課程;保母、托嬰中心、夏令營等活動。
Initialized Capital的合夥人Alda Dennis是個三寶媽,她說家庭科技產業裡還有許多未開發的機會,未來有更多協助家長的方式。
「我的生活就是忙著接送小孩去踢足球、印作業、還要處理幾百萬種小事,像是記得付學費。」她在Initialized Capital投資了The Mom Project也擔任這間公司的董事,鼓勵並支持更多新創企業來協助家庭面對紛亂的生活。
有小孩的家庭都需要高品質且平價的托育服務。不但美國有這問題,在台灣也一樣,很多家庭在一確定懷孕之後就要開始預約月子中心、托嬰中心和幼兒園,否則需要的時候已經排不到了。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許多托嬰中心和幼兒園因為疫情必須關門,幼保人員的職缺驟減一成。目前在台灣,也有許多家庭因為師生遭匡列而停班停課。
Otter的創辦人Helen Mayer在疫情剛爆發、托嬰中心關閉、兩個剛會走路的雙胞胎都必須留在家裡時,發覺自己根本無法全職地遠距離上班。「美國約有一半的家庭都住在托嬰沙漠裡,大概每三個小孩要爭取一個名額。」
因為缺乏可靠的托育資源,很多媽媽被迫離開職場,導致美國的女性勞動參與度來到了五十年來的最低點。
逼走一世代的媽媽對大環境並沒有好處,大部分的國家在1970到2000年之間,用了三十年的時間,提高女性的職場參與度、盡量彌補同工不同酬的差距,增加女性晉升的機會,讓GDP成長了11%。因為雙薪家庭多了,他們的孩子比較有餘裕接受教育,有機會從事更需要教育訓練的工作,進而讓一整個經濟體的產業升級。也就是說,如果台灣沒有在我媽那個年代就開始鼓勵女性在婚後、產後繼續留在職場裡創造收入,台灣後來也不會有那麼多大學生可以讀電機相關科系,那麼今天台灣也撐不起護國神山的。許多新創公司紛紛提供科技解法,例如安霍創投所青睞的Wonderschool就是個大型的托育資源搜尋平台。
或許上述都是美國的發展和案例,感覺離台灣很遙遠。但新創科技向來是西風東漸,當美國的新創企業站穩腳步,改變了風向,這些經得起市場驗證的商業模式就會逐漸拓展到全世界。
不管是托育資源、媒合家長、雲端校車,這些新創企業都會向大型企業喊話:「照顧好員工的家庭,讓員工無後顧之憂,企業才能留住優秀人才。」確實,這才是人力資源的善循環。當了媽媽的創投,理解媽媽在職場上的為難,尋找投資新標的,讓新創企業可以用創新的方法把媽媽留在職場,可以栽培孩子、提攜後進並且提供更多媽媽觀點與媽媽視角,整個產業和社會就能愈來愈多元、愈來愈互相體諒。(當然你把上面那段話的「媽媽」替代成「爸媽」或「家長」也完全成立,但畢竟母親節將至,就讓我把焦點放在媽媽身上吧!)
不過,就在企業傾資本的力量讓科技走進居家場域時,家長們也請持續關注這三種發展:隱私與安全、護眼科技、投資孩子的專注力。
如本文第一段所述,一般來說家庭科技的硬體多著重於智慧家電,每年推出的新品都是各種未來感十足的智慧搖籃、智慧尿布、智慧沖奶水瓶等。不過今年,Pozio很值得關注,這是一個讓手機在充電時就不要繼續偷聽周遭對話的干擾器。
如果你受夠了鋪天蓋地的網路廣告,像是抱怨過家裡髒,隔天就看到各種掃地機器人、無線吸塵器的廣告;抱怨昨天吃太多,隔天就看到各種凍脂、抽脂、溶脂的廣告,那麼這個充電器就能為各位保護居家對話的隱私(圖一)。
(圖一)Cradle - Instant, Worry Free Privacy Protection. 。圖片來源:Pozio。
本文並不是要替Pozio打廣告,而是看到了人類對抗數據暴政的一小步。當干擾器這麼被動消極的防禦產品都逐漸獲得資本與消費市場的注意,就表示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我們的行為數據都被當成產品販售了。許多家長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禁止孩子使用數位裝置,禁了又擔心孩子跟不上元宇宙。其實創新的價值就在於:任何困境裡都不必在「要或不要」之間二選一,永遠都可以創造出新選項。與其擔心孩子的個資被濫用、隱私被侵犯,家長不妨帶著孩子一起來瞭解數據的流向與保護的方式。
若說我們這個世代的人都會因為長期坐辦公室、打電腦讓肩頸早衰。那麼孩子最脆弱、最需要呵護的器官就是雙眼。筆者因為從事翻譯工作,大約三十歲就開始感覺到自己快要老花,事實上,我三十歲之前的閱讀量確實超過我父母輩六十歲之前的閱讀量。同理,大家可以想像我們的孩子在學齡前就已經接受多少藍光的刺激。他們或許在小學畢業前接受的藍光刺激量就比我們整段求學生涯所接受的量還大了。不管是護眼檯燈、護眼螢幕或是護眼軟體都是值得家長注意的投資。既然遠距教學愈來愈普及,未來也會有更多數位課本和數位作業,人類的視力若是集體退化,元宇宙和火星就都甭去了。
最後需要家長關注的是專注力,這可以說是人類未來最寶貴的資產。雖然現在有Headspace, Calm等協助使用者放鬆、冥想的手機應用程式,但利用科技來反科技頗有一種以毒攻毒的惡趣味。這回到了本文的主旨,若所有的營利事業都在追求利潤極大化,那麼企業都要爭奪用戶的注意力,讓用戶的時間與精力愈破碎愈好,那麼喪失了深度理解力、獨立思考力的下一代被榨到雙眼乾澀、腦包空鈍之後又能創造出什麼未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媽媽進入職場,更多媽媽與時俱進,關心科技的發展、資本的流向,光只有新創圈或創投圈少數幾個媽媽很難成大局,但如果每個職場、每個產業都能支持媽媽、歡迎媽媽,女性在勞動市場的創造力與影響力盡量不要因為婚姻生育而中斷,我們就會在科技與未來的發展中看到更多疼惜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