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幸福建築學 精選

2018.04.13   林家如|台灣女建築家學會(WAT)共同發起人
刊載於專欄 教育

英國建築聯盟學院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於今年3月初宣布,由全校師生組成的代表團選舉中得到57%高支持率的Eva Franch i Gilabert出任院長。

這位年僅40歲的女建築師、策展人、教育家和著名的演說家,在眾所期盼下即將成為這所全球聞名的前衛實驗建築學院1847年以來的第一位風光上任的女院長, 宣告著百年老校的建築教育方針正視並回應著當代社會適切性的改革重要性。今年5月開展的第16屆全球建築界盛會威尼斯雙年展,也罕見的由2位女建築師Yvonne Farrell 和 Shelley McNamara 擔任共同策展人,以Free Space(自由空間)的策展主題,提出的宣言:「自由空間描述了建築首要關注在以慷慨的精神,人性的感覺,作為空間聚焦的特性」。對比於近期震驚全球建築圈的84歲白派建築大師因被控告性騷擾事件而倉皇退休的錯愕消息, 2018的開頭似乎熱情且振奮的宣告新時代的來臨,建築界的女超時代正在崛起。

建築長期存在的性別議題可從1979年成立的普利茲克獎嗅出端倪。這個被譽為建築界最高榮譽的獎項,頒獎至2004年才出現首位女性獲獎者 Zaha Hadid 。至今共40屆的受獎人也僅3位女建築師獲得這個殊榮──其中2位與她們的男合夥人們共同受獎。女性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專業成就,和建築學一直到19世紀末,仍然是男性專屬的學科有明顯的關聯。影響英國建築重要的思想家──《建築的七盞明燈》的作者羅斯金(John Roskin),在1865年的公開演講提到「女性的歸屬是家庭,對比於男性必須在公共領域上應該成為的實業家、創造者、探險家;女性作為被動的角色,必須稱職的在自己的屋子裡扮演著守護者。」同樣的,在德國修憲賦予女性投票權及受教育權後,包浩斯這所1919年成立對歐洲當代建築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學校,仍然公開拒絕女性進入建築系就讀。身為建築師的包浩斯創辦校長葛羅培斯,一位當時被公認思想開放具有遠見的改革派教育者解釋說:「我們不建議女性從事辛勞的工藝活動。原則上我們反對養成女性建築師。」不難看出為何,在建築史的記錄裡向來只有HIStory的存在。

為凸顯現今建築教育上仍存在著的性別不平等議題,Royal College of Art 資深講師 Harriet Harriss 近期發布了一份建築參考書單,裡面包含了至少300位以上由女性發表的建築論述書籍。她道出:「不是女性不寫作,而是她們的作品習慣性的被忽視」一事來點出建築學院長久以來在主流理論研究缺乏女性觀點,不但無助於建築系學生對於空間的思考多元化,更嚴重的妨礙了女性學術研究者在建築界發揮影響力和其貢獻被認知的方式,以及扮演領導角色的可能性。

世界知名的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雜誌形容,已開發國家的女性經濟權力提高,是近代最值得注意的一項寧靜革命。而教育的力量,正是給予了當代女力迅速崛起的強力支撐。因此,在包浩斯成立的99年後,英國建築聯盟學院出現的第一位女院長Eva Franch i Gilabert與這所具指標性的前衛建築名校會激盪出什麼火花,格外令人期待。她的聲明中強調了「建築教育適應當代建築社會環境的重要性, 並且相信建築學應該是一個與社會一體的學科, 能夠代表所有人的社會心聲。 建築服務所有人。」呼應1961年出版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的作者珍.雅各,一個沒有大學文憑和專業背景的女性,提出透過觀察街道理解城市運作的方式。她以日常生活出發的「婦人之見」,撼動了當時學院派提出的都市開發計劃,並對後代的規劃和景觀建築思考產生深遠的影響。建築學經過一個世紀,從戰後廢墟到急速發展的建造需求,逐漸回歸環境及人本的生活方式。女力的崛起,其實是社會對建築的再定義。

當建築不必然只是「硬邦邦的機能配置」而可以是更多對「軟空間的想像」,當設計「輕形式」而「重生活」時,建築學開始建立與「所有人」的對話,訴說著生活的故事。今年三月,32位涵蓋多元領域的台灣女性建築專業工作者集結起來,成立台灣女建築家學會(WAT),共同表達對建築的熱情和對土地的熱愛,發掘建築的HERStory。期待充滿能量的女子建築風,將吹起台灣「好」幸福建築學的溫度。

6415 最後修改於 %2018.%04.%13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