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戰勝恐懼 精選

2018.05.10   蔡惠婷|曾任國小教師、新竹市東區議員參選人
刊載於專欄 教育
封面照片出處:http://yoyoman822.pixnet.net/blog/post/64951354 封面照片出處:http://yoyoman822.pixnet.net/blog/post/64951354

這陣子來,站路口宣講,常常跟大家聊到公園這個議題。即便是從國小教師,要變成代議士,我還是想要繼續關注我最愛的孩子/教育大小事。
今天,我想要分享的是──竹北繩索公園的攀爬塔。

我想應該有很多爸媽帶孩子去玩過這個熱門的攀爬塔了。一天,有一個朋友欣慰地跟我說,她的孩子「終於」爬到最高點了!我好奇地詢問她:為什麼是用「終於」呢?
 
於是,我朋友跟我分享了這段精彩又動人的過程。
她說她的孩子怕高,第一次帶他來的時候,孩子在周遭繞來繞去,還假裝不喜歡玩,磨磨蹭蹭了好久,才開始接近這座塔,爬呀鑽的,那次大約只爬到一半。

接下來每隔一陣子,她故意假藉各種機會,「剛好」帶著孩子來到這裡,在媽媽細膩又用心的營造下,孩子不覺得被逼迫,而是在一種很自然的情境下開始練習,每一次,都能比前一次再往上增加一些高度,但,始終還是到不了最高點。


不過,隨著孩子對這座攀爬塔的熟悉度增加,儘管爬不到最高點,我朋友觀察到,孩子在繩索塔間移動的速度與靈活度,卻有明顯進步。

最近一次去,朋友說,她才轉身放個東西在旁邊的椅子上,就突然聽到身後傳來孩子大叫的聲音!媽媽心跳漏了一拍,心裡一驚,該不會出事了吧?!是孩子掉下來了嗎?還是怎麼了?在這個腎上腺素激增的moment下,緊張的媽媽一個箭步,轉身衝向前準備救人時,卻發現孩子竟然好端端的站在最高點!原來,他是想要分享這終於爬到最頂端的喜悅。

朋友說,當她看到孩子在塔頂露出得意的表情時,整個人激動莫名。

我問她:「是因為發現孩子變厲害了嗎?」

「不。」她說在那一刻,她覺得自己,終於有靠近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媽媽:那個能陪著孩子走過面對恐懼的歷程的媽媽。

聽到朋友的回答,我的內心也跟著澎拜不已呀~過去十年在國小教育現場,看遍了不同特質的孩子們,處於挫折困境時的各種反應;同時,我也發現,父母若能處理好自己的失望,轉而以同理、耐心陪伴孩子,孩子反而會感覺被支持,更有信心與勇氣,繼續面對困難啊~

 

再回到公園中的兒童遊具。

我相信,沒有父母會將孩子故意置於險地,要求兒童遊具合乎安全標準,本來就是應當的。只是,合乎安全標準的遊具,難道就不會有任何發生危險的可能嗎?

所以,換個角度,我想在這裡邀請各位爸爸媽媽們,一起來思考這問題:

我有辦法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替孩子擋下各種危險嗎? v.s. 儘管我不在孩子身邊,孩子是否也已長出面對危險的能力?

 

如果您選擇的是──「儘管我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也已長出面對危險的能力」,那麼,我們對公園中兒童遊具的要求,就應該要從「絕對安全」改變為「控制過的危險」。

竹北繩索公園的攀爬塔,就是一種「控制過的危險」,這樣的攀爬,看起來好像有點危險,卻撐開了讓孩子挑戰的空間,孩子們得以一步步去挑戰自己的極限。這樣的公園遊具,讓家長陪著孩子,順應孩子的步調與速度,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以致終於能夠成熟地控制自己的身體,放手讓孩子去體驗。而大人也需要練習一種節制,在孩子遊戲時,得要克制自己出聲干預或怕危險而阻止的衝動,但那雙默默守護的雙手一直都在。

也因此,孩子才能有機會靠著自己的探索,漸漸長出判斷危險的能力,還有與危險共處、願意嘗試的勇氣,而不是輕易就放棄。

我想,這才是我們孩子需要培養的重要能力。

 

*原文載於作者facebook粉絲專頁,經作者授權轉載。

 

3470 最後修改於 %2018.%05.%12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