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能源韌性-紐約氣候周紀實 精選

2024.11.14   吳心萍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
刊載於專欄 會後報導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面對越來越極端的氣候,增加面對災害的韌性是必要的,而增加參與政策的多元樣貌,到生活中使用再生能源的多元,都能幫助台灣在面對風險時,有更多元的選擇及韌性。

(照片來源:WECAN, 論壇講者群像)

紐約氣候周(Climate Week NYC)為每年9月底,和聯合國大會開議期間同時舉辦的全球大型氣候會議,也被視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的會前會。由非營利組織Climate Group籌畫。
今年有超過10萬名氣候行動者們齊聚紐約,在紐約各地舉辦共超過9百場的大小活動,紐約周的活動非常廣泛,會議地點也遍布紐約各地,從街頭的裝置藝術到華爾街的碳定價會議;原住民訴求氣候正義;音樂家吟唱永續,可說是一場內容豐富且自由的盛會。
此次筆者有幸躬逢其盛,參與此次被華盛頓郵報喻為比COP更重要的紐約氣候周。 筆者整理兩個重點觀察,一為性別,二為提升面對氣候的韌性,和各位讀者分享。

圖:筆者演說 (中)

女力: 力抗極端氣候的領袖
由The Women’s Earth and Climate Action Network, WECAN主辦的:處於氣候危機前線的女性:終結化石燃料時代並推動解決方案 (Women on the Frontlines of the Climate Crisis: Ending the Era of Fossil Fuels and Implementing Solutions)。
主辦單位WECAN是國際上知名推動女性賦權及氣候正義的組織,WECAN在這次論壇上,提到只要女性在政策參與上的評分多得一分,就能將一國的碳排降低11.51%。且根據130國家的調查,議會中女性人數較多的國家代表更傾向於批准國際環境條約。而在調適上女性也同樣重要,女農的糧食生產力占了40~80%,且女農是保種,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主要角色。

圖: 論壇講者群像 (來源: WECAN)

此論壇最亮眼的,莫過於邀請到面對氣候變遷第一線的女性領袖們,且多數為原住民女性領袖。在這場會議中,領袖們除分享自己所處的族群,面臨哪些氣候變遷的困境;也討論要如何採取實際行動。對照被視為正式會議的COP,在這兩年的開幕式的合照上,洋洋灑灑站著將近2百名領袖,一眼望去卻鮮見女性領袖身影。也因此,WECAN藉著氣候周突顯女性領袖的做法,相信可以鼓勵更多女性參與氣候政策。
此論壇的另一個亮眼之處,是會議場地就在聯合國總部前,當會中講者呼籲施政者應該注意到原住民的脆弱處境時,還特別提到:在我們身後的聯合國大樓裡,那群決策者的權力,也是我們公民賦予的。他們不該呼籲公民的聲音!

: 會議室窗外,白色建物即是聯合國總部大樓

COP 27開幕大合照  (圖片來源)

圖: COP 28 開幕合照(圖片來源)

韌性: 戰爭與氣候風險
此行筆者係透過數個環團共同組成的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 Taiwan Climate Action Network)參與紐約氣候周,並在TCAN主辦的兩場論壇之一:「東亞能源轉型:打造韌性與夥伴關係」中,分享如何利用再生能源增加面對戰爭風險、氣候風險。
再生能源具有分散、因地制宜、且搭建迅速的特性,因此特別適合在極端狀況下應用,因此我們可以見到烏俄戰爭下,會有為烏克蘭募集太陽能的行動,這點是集中式能源所難以企及的。

圖: 為烏克蘭募集太陽能的網站 (來源: solarsupportsukraine.org)

可惜的是,再生能源常常只被用來當成是溫室氣體減量的工具,加上臺灣的地面型光電也因為設計上忽略農業需求、且缺乏社區共識,而被批評是光電”侵”農。但”適當”設計下的太陽能,應是具備調適功能的。如法國的葡萄園因為”適當”的太陽能板設計,讓熱浪下的葡萄可以減少水分蒸散 12-34%。 日本的營農光電,則是可以在風災時,免費提供電力給鄰近社區使用。

圖: 營農光電應以農業需求為先(來源: SunAgri)

圖: 日本的營農光電案場,停電時免費供電給社區使用(圖片來源: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陳婉娥主任)

 

臺灣光電目前仍多為屋頂型,筆者曾實測過屋頂太陽能板下的溫度,可以比周遭降溫4.2度,對於西曬的建築頗有降溫功效。德國及韓國,也推動能在陽台加掛的太陽能板,首爾更曾推動可蓋於牆面上的太陽能(BIPV) 。若是台灣也能將太陽能設計為家電、建物的一部分,更能增加我們面對危機時的韌性。
而從社區尺度來看,再生能源若能加上儲能系統,同樣更能讓部落、偏鄉免於颱風過後,動輒停電十多天的狀況。目前全國公立中小學都因配合「校校有光電」有加裝屋頂光電,且公立學校往往是防災避難中心,應透過結合光電及儲能,讓各校都能在極端情況下,使用屋頂上的光電來度過極端狀況。

結語
面對越來越極端的氣候,增加面對災害的韌性是必要的,而增加參與政策的多元樣貌,到生活中使用再生能源的多元,都能幫助台灣在面對風險時,有更多元的選擇及韌性。
此外,臺灣除了面對極端氣候,地緣政治也同樣越來越險峻,推薦臺灣更多氣候行動者,除了COP,未來也可選擇參與彈性更大、活動及視角都更多元紐約氣候周,讓全球的淨零之路,不再遺漏臺灣。

圖: 位於華爾街的無畏女孩,願有更多女性加入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列~

 

作者簡介
吳心萍為荷蘭Vrije University環境資源管理碩士畢,現擔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委員。
曾任「2021年NGO領袖論壇」女力外交場次主持人、「2024東亞性別平等論壇」講者,能源局性別與數位學習課程審查委員。關注公民電廠及能源轉型政策等議題。期望淨零轉型政策,能因有性別視角而更加宏觀。

 

[1] Yusuf Khan, This Year’s Hottest Climate Bash Isn’t COP, WSJ, Sept. 23, 2024

[2] Ian Jiang, 天氣晴: 宜種菜,宜種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21

[3] 吳心萍,首爾,如何成為太陽能之城?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23

 

 

633 最後修改於 %2024.%11.%20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