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學夢——沒有錢,也可以出國念書嗎? 精選

2018.07.02   陳昀萱|國家教育研究院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刊載於專欄 專題報導

隨著全球化時代來臨,除了政府鼓勵學生出國留學與交換的各種措施逐漸增加,也有許多經濟狀況許可的家庭會積極鼓勵小孩出國進修。從宏觀角度來看,國民的國際經驗增加對於一個國家與社會的發展方向必然有所影響。從個人角度來看,出國留學對於延展生命經驗的深度與廣度,也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因為筆者的工作背景與從事相關議題研究的關係,常有年輕人問我:「在臺灣已經工作一段時間,因為想到國外去看,也申請到國外不錯學校的入學許可,但是學校沒有給我錢,家裡也無法支應我學費,自己工作幾年下來的存款也不夠支應所有的學費與生活費。那我還應該出國去攻讀學位嗎?」本文試圖從女性出國求學者與領域研究者的觀點,提供一些經驗與反思給想出國深造但礙於經濟現實的青年學子參考。


【出國進修有風險但也創造機會和網絡】
在上一輩的努力下,台灣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有長足的進步,國內碩博士課程這數十年來多樣化發展、品質也達一定水準,提供許多青年學子在國內攻讀碩博士學位的選擇。雖然在國內攻讀進階學位有許多優點,出國也不保證未來就業機會,但是在當前全球化脈絡下,移動力是一種象徵權力也是一種資本,嘗試跨國移動對於沒有移動資本的青年學子來說,未嘗不是一種開始累積與增加移動資本的方法。筆者的訪談研究發現,出國進修最難以取代的價值,在於多了一些與不同文化的人互動的機會,以及因為這些機會建立一個國際網路的可能性。這些互動機會和網路不僅可以讓個人對於既有價值觀產生衝擊與反思,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互動所產生的人際鏈結,形成的網路則是讓你可以移動的資本。所謂的移動,不僅代表工作機會、能力展現的橫向流動,這些同時也可以幫助個體經由國際網絡得以向上社會流動,英國社會地理學者Johnna Waters長期研究發現:出國進修讓中產階級得以複製其優勢地位,亦即,出國進修本身除了需要資本,本身也成為一種資本,可以維持甚至提升社會階級。

因此,如果你自認為沒有錢,使得出國進修對於你的風險大於效益,不妨換個角度想,因為研究和實務經驗都指出:出國進修雖然有風險,但同時也帶來許多機會和建構網絡的可能性,這些都將成為你日後無形的資產。


【可是,瑞凡,我沒有錢可以出國念書啊!!】
雖然出國進修有這些潛在利益,青年學子還是會說:「可是,瑞凡,我還是沒錢繳得起國外昂貴的學費啊!」筆者出國念書時認識的留學生,不乏家境優渥無需考慮經濟問題的學生,但是也不少已工作數年才存了第一年所需經費就義無反顧跨出國門的人、出國後還繼續身兼多職、東拼西湊才能確保基本生活的學生,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能夠申請到充裕獎學金的學生並不多,不少人社領域的留學生都是今年申請到一種,明年繼續申請另外一種,典型就是「有今天這一頓、不知明天那餐在哪」的生活方式。

然而,綜合筆者及研究受訪者的經驗發現,出國攻讀學位的門檻雖高,一旦跨過這個門檻之後,特別是經費來源,總是會有涓滴成流的感覺,雖然大部分的經費都是涓涓細流,而且總是必須歷經極為辛苦的努力爭取,甚至是到處打工,生活開支也必須極盡撙節,才能勉強維持,但是如果你願意繼續不放棄的到處敲門,總會有一扇一扇門持續為你開啟。

其實,當我們可以思考自己出國問題,卻不需要掛慮家人的基本生活狀態時,我們就已經是天之驕子了。有不少來自中低收入戶的青年學子除了要靠就學貸款完成學業、打工養活自己之外,還必須貼補家用,因此一畢業就已經負債、還必須盡快找到工作貼補家用、甚至擔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窘迫的處境,幾乎無暇讓她/他們思考到自己未來,腦海中從未閃過任何一絲絲出國進修的想法。如同我的研究受訪者指出的:「怎麼可能?光是準備英文能力檢定證明這件事就很花錢了。考一次IELTS 就要5000多元,如果沒有一次考到申請學校所要求的分數門檻,5000元就飛走了」。就算不補習光是自己參加考試費用也是很大,筆者一位曾經申請留學貸款、又極力利用有限下班時間準備公費留學考試的受訪者,便指出:每天工作12小時、下班還要唸書準備考試的過程讓她很想死,但是經濟壓力讓她不得不這麼做,考了四次,幸好最終她還是成功了。因此,相較於必須成為原生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年輕人,可以經濟獨立的你我都已經夠幸運了,應該正向積極的思考各種可能性。

如果妳/你正是承擔原生家庭經濟支柱的人,當然必須運用更多的策略,如果已經申請到好的學校,但是因為家庭經濟無法支援,難以籌措第一張跨出國門的「入場券」,不妨和筆者許多受訪者一樣,考慮運用教育部的留學貸款(台北市和彰化縣政府也提供類似貸款)作為暫時周轉金。到了當地學校再與指導教授積極求助、力求表現,必要時提供教授或系上一點免費服務,證明自己積極的態度與能力,對於申請後續經費來源都會有潛在卻實質的幫助。


【樂觀的態度,並學會彼此幫助與合作】
筆者並非要鼓勵青年人積極貸款出國留學,只是希望藉此提醒出國留學一項必備的能力:抱著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並學會求助。這不僅是出國求學必學的功課,更是人生的功課。不少出國留學的同學都有固定搭同學便車採購生活用品、和同學一起開伙、分攤房租或一起合購省錢的經驗,更多時候則必須建立新的友誼關係成為彼此的社會支持體系。這些日常經驗讓筆者和許多受訪者發現:因為脫離原來台灣長久經營的社會網絡,出國進修必須學會敞開自己的心胸,與別人互動合作,重新建立支持自己的社會網絡、自己也成為支持別人的社會網絡,帶著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學會彼此幫助,才能在出國留學過程中度過許多難關。


【女性留學生的隱形挑戰更多】
隨著性別平權意識的發展,女性就讀高等教育的人數也逐漸攀升,依據教育部統計:2014學年度女性就讀高等教育首次超越一半,佔50.3%、2015學年度則微升至50.4%,而後出國人數雖尚未見性別統計,不過教育部統計處倒是分析了2005~2015間公費留學生的性別比例,整體而言,男女比例各佔一半;如果細究其分類,一般公費留學的女性占51%,原住民及勵學(清寒優秀)約6 成為女性,身心障礙公費留學之女性只有46%。雖然乍看之下,前兩項的女性公費生較男性為高,但究竟是不是因為女性學術表現較好?還是因為女性在經濟上偏於弱勢,原生家庭中比較不可能提供大筆經濟資源給女生念書,因此較多女性必須積極求助於公費留學考試(或其他政府獎學金)協助之比例較高,這些議題都需要更多研究來探討。

不可否認的是,相較於男性同儕,大多數女性留學生更容易受到隱形社會期許的束縛。筆者在放棄公職赴美求學時,就曾遇到親戚質疑:女生有穩定工作就好,讀哪麼多書要幹嘛?趕快嫁個好老公比較實際吧。在面對遠距離親密關係時,女性留學生也更容易被問到:妳怎麼可以把男朋友留在台灣?而投身致力學術研究領域的女性學者如果單身,更容易被說成是學歷太高以致於找不到老公。如果在求學期間懷孕生子,經常不得不因為育嬰而選擇暫緩甚至中斷學業。這些種種對於女性既有的束縛,都容易讓女性留學生在準備出國進修前裹足不前、在進修過程中也多了許多無形的挑戰,甚至可能因此中斷學業。

身為家庭經濟能力不足以支應出國進修的女性留學生,筆者或多或少也都經歷以上這些挑戰,但是我還是會積極鼓勵女性青年學子積極赴海外進修,同時也不要放棄身為女性可以為人母的選擇。筆者有女性受訪者便指出:出國一邊念書生小孩後,才發現女人的潛力可以如此無窮盡,雖然箇中點點滴滴的辛酸只有過來人才會明瞭,也代表著妳必須不斷與妳的親密戰友積極溝通協調。身為女性的你或許會說,當女人為什麼這麼累?但是如同前述,如果妳抱著樂觀積極的態度來看待這些挑戰,可以發現女性柔軟強韌的特質,讓女性經驗得以更為豐厚,如果生命的品質是以生命經歷的深度與廣度來評斷,身為女性反而會讓妳引以為傲。


【出國留學可以調養體質,但不是萬靈丹】
作為結語,筆者必須指出:出國進修並不保證此後人生將一帆風順,最好也避免以出國留學來逃避一些生命中的問題,因為出國留學並不是萬靈丹,出國進修更可能帶來許多始所未料的挑戰。

但是,如果有心想要出國進修,建議不要因為經濟因素就打退堂鼓、也不要因身為女性而自我設限。與其把出國留學當作是追逐夢想,筆者更建議將出國留學視為放下既有自我、重新批判反思自我的另一種可能,這樣的心態可以讓自己在準備出國和國外進修的過程中,用一種正向建設性的態度,來看待並解決所遭遇到的各種挑戰,這些過程不見得是讓人立即身強體健的萬靈丹,卻可以逐漸達成調養體質的功能,轉化個人的心智能力,在面對未來許多人生課題時,都會有許多包容開闊的思考方式,讓妳/你的人生更為不同。

 

 *了解更多作者資訊

23534 最後修改於 %2018.%07.%02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