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月號208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25.04.14   李修慧 | 詩人、社福議題新聞記者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08期主編的話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208期主編的話

希望這些融合了人文精神、生活感受、不那麼「理工」、不那麼「科技」的文章,能像本期作者為我帶來啟發一樣,也帶給讀者們一些力量。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 編輯室報告 ]

作為工科女性,我非常喜歡聽到所有女性對技術物的評論。在臉書上滑到朋友分享李修慧的汽車「吐槽」文時,我馬上陌生開發,邀請她來擔任一期客座主編。透過她的視角,我們分享彼此與技術(物)交會的權力與能力!

 

洪文玲 副教授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造船及海洋工程系/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會員

因為曾擔新聞媒體《旭時報》「科技需要性別」專欄的作者,去年 12 月,我收到《女科技人電子報》邀約,擔任一期的客座主編。剛開始,我有點誠惶誠恐,《女科技人電子報》專注報導女性在理工、科技領域的研究主題與生命故事。但我從小立志當作家,從中文系、華文所畢業,只當過文字記者、文字編輯——我的生命歷程似乎跟科技或理工一點關係也沒有。起初我有點擔心自己無法勝任主編工作。

後來,我轉念一想:「一點關係也沒有」是我的劣勢,但似乎也可以是我擔任主編的特殊優勢。

於是,我將主題規畫為「科技與人文的跨界」,希望理解女性在科技、理工、醫學領域中,人文背景帶來的疑問與啟發。

【專題報導】刊登,我改寫去年 12 月發布於臉書、一篇有關汽車安全的貼文。文中,我試著梳理自己身為女性消費者的需求,並陳述我之前做過相關報導後、對車輛安全工程的初步理解,最後綜合出我對性別平等的態度與立場。

而【職涯】專欄的作者姚佳宜是我在中文系認識的學妹,應屆考上醫學系後,她先休學考取中文系,念完中文系後再完成醫學系課程。這兩個科系看待事物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這樣的差異帶給她衝擊,也影響了她對精神科工作的理解與實踐。此外,她對精神醫學有著深刻的理解,也呈現了精神醫學力有未逮之處。想到精神醫學領域有這樣一位誠懇、深切的醫師,讓我對台灣的精神醫學充滿期待。

【生命】專欄我邀請從資工系畢業的劉光容。剛認識她時,我對她的印象就是「那個資工系的學姊」。幾年後,她到花蓮定居,當我因為出差與她在花蓮相遇,我發現她成了我認識的人中「最懂生活的人」。在花蓮的那幾天,她帶我去溪邊跳水、海邊夜宿、舉辦「小廚房」活動。是她的溫暖、自在,讓我感覺花蓮是個值得定居的地方,因此我也想知道,是什麼緣分把她帶來花蓮,讓她從資工人變成「懂生活的人」,而答案就在這期的文章中。

希望這些融合了人文精神、生活感受、不那麼「理工」、不那麼「科技」的文章,能像兩位作者為我帶來啟發一樣,也帶給讀者們一些力量。

 

李修慧

 

 

 

115 最後修改於 %2025.%04.%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