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電子報帶領我們看見:當女性的運動被放進科研語言、當數據願意為生活讓步、當老師把國際資源帶進本土訓練場、當研究生也能用自己的文字記錄現場──女性運動就不再只是比賽成績,而是一場真正有性別意識的科學實踐。 

特別感謝《女科技人電子報》洪文玲主編,在三年前擔任國科會「守護女鐵人」計畫案的主審委員時,給予團隊許多強而有力的建議與方向,使研究得以奠定穩固的基礎。此後,她也持續關心與支持這項女性運動科學計畫的進展,從審查者到主編,始終以溫柔而堅定的眼光,見證並推動著這場 以「精準」為名的女性科學行動。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STEM的能力,在現代是國家進步、社會福祉的重大力量。我們深知,女性的參與和貢獻,是必然且不可或缺的。這期電子報中的每一位作者,她們的故事都在提醒我們,不論是學術、產業或公職,女科技人都能將專業知識與人本關懷結合,不僅守護家園,更能參與建構更公正、永續的社會。

(照片來源:觀星的女士們/太田聽雨,東京現代美術館藏)

科技部『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研究』規劃推動 http://www.taiwan-gist.net/
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http://twist.org.tw/zh/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https://wataiwan.org/
女人迷Womany https://womany.net/
泛科學 https://pansci.asia/
PyLadies Taiwan https://tw.pyladies.com/
學次方 https://www.facebook.com/learn4power/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https://bongchhi.frontier.org.tw/

本期電子報以「女力」為主題,邀請幾位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女科技人來分享她們的生命故事。

中生代的台大藥學院院長沈麗娟教授──她樂於溝通、永遠從容地聽你傾訴。透過本期【生命】專欄,我們可以看見沈院長是如何安排身兼台大醫院藥劑部主任與藥學院院長專業領域,及協調的家庭生活,一定要細細品讀。

以女性全生命週期的觀點,構築女科技人才支持網絡,

吸引新世代女性進入科技場域,建立女性科技人同儕支持策略分享平台。

具體做法

在最新網絡媒介「女科技人的美麗心世界」網站,我們整合原有的女科技人支持資源(女科技人電子報網站、台灣女科技社群諮詢互助網),建立女性科技人才支持網絡。新版「女科技人電子報」每月15日準時發刊!以每個女科技人生命經驗編排專欄:用心面對生活中的「家庭」、「生命」、「教育」;從年輕人的「一日」專業掠影,走「職涯」道路講「特寫」故事;還有各項「新聞」、「會後報導」、「好文」、「好書」與性別科技「研究」等等,服務予女科技人與周圍的支持社群對科技與性別的新知。

成立「女科技人Young生活」Facebook粉絲頁,向大眾介紹科技中的性別議題,更希望讓年輕女學生,還有陪伴她們成長的師長、親人們,認識建構女性在科技產業中貢獻的多元面貌,而能吸引、支持新世代投入科技類別。

以網路世代精神經營「女科技人的舞察時間」Facebook社團,以活潑實用的支援網絡,讓科技女性透過滾雪球效應在社交媒體上建立分享、理解、陪伴的情誼,不定期舉辦主題聚會或支持網聚。

 

團隊信念

  
女科技人支持網絡系列媒體的工作團隊,大部分是具性別意識的工程、科學領域女性大學教師,涵蓋不同專長及特質:對國際性別與科技最新趨勢與有效作法熟悉,與國際性別與科技、教育的網絡聯結,可以將台灣經驗與國際接軌;有資訊科學背景,對有效的資料處理呈現及最新網路時代使用工具熟悉,可以善用最佳化工具推廣電子報,做到使電子報與時俱進;擅長建立經營人際網絡,及擁有多元的興趣專長,支持女科技人的生命全程發展的各項議題。透過網路接觸年輕族群,提供諮詢及支持年輕女性選擇科技領域。本團隊相信,女科技人電子報改版更新,女科技人社群網絡再進化,正是台灣女性科技人才培育進入第二階段的宣示。

時序入秋,天氣漸漸轉涼,在這秋高氣爽、碩果纍纍的季節,願您有個收穫滿滿的九月。

更多文章:

期數
標題
作者
洪文玲|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造船及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
陳明秀|設計科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陳宜欣|國立清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