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標籤顯示項目: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170期

根據Sarah Parcak,「太空考古學」雖然在1980年代已經出現,但學者約2005年開始才真正在這範疇廣泛應用衛星技術。《國家地理雜誌》形容Sarah Parcak是「衛星考古學」的先驅, 據指她和團隊截至2011年,在埃及發掘了多達17座之前未知的金字塔和3000處古代定居地點。

(Photo: Marla Aufmuth / TED)

公園裡的考古計畫

14 二月 2022
發佈於 好文

作為一個考古學家,我們相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只是這痕跡在時空的變化中已經不是原來的樣貌,而那留下痕跡的人與當下的我們更是隔著時間的洪流遙遙相望而不相識,該如何找到痕跡便是考古工作第一課。

(照片出處:芭樂人類學 / 江芝華)

周英學,河南溫縣人,北京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原是經公開招考擔任殷墟出土器物的繪圖人員,一九三一年殷墟第四次發掘時隨發掘團到安陽工作站,專責器物的登記和編號。

(照片出處:歷史文物陳列館「文物館週記155」)

由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與教務處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響應「314國際數學日」×「308國際婦女節」×「211國際女性科學日」,舉辦國際女性科學日嘉年華會,「參與科學,邀妳同行」!

活動日期:2022/3/12(六)12:00-17:00
活動地點:新竹遠東巨城購物中心 1F 噴水池廣場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 2022 年 3 月 1 日 或額滿截止。參與同學將頒予活動參加證書

指導單位:科技部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務處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
協辦單位:遠東巨城購物中心、新竹女中、竹北高中

2月11日「國際女性科學日」和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分別推動婦女與科技和保障婦女的權利,為支持更多年輕女學生參與科技,台灣女科技人學會規劃邀請女性專家學者,講述自己專業和職場,期許女高中生和女大學生了解科技領域,增加選擇科技領域教育和投身職場的意願,加強自己的競爭力,歡迎有興趣的學子參加。

活動日期:2022/3/5(六)
活動地點:陽明交通大學 工程四館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 2022 年 3 月 1 日 或額滿截止。參與同學將頒予活動參加證書

主辦單位:台灣女科技人學會、陽明交通大學 協辦單位:IEEE、Optic

考古作為一種職業

14 二月 2022
發佈於 教育

為了了解考古學的內容──人類的社會生活,我們需要學習許多理論知識與方法技術,包含為了獲取材料而進行的田野及取樣方法,以及對空間、器物的分析等。操作方式雖然講求科學原則,要能經得起檢驗,但最終目的仍是對人類本身的關懷,並期望透過對古代社會、環境的探索,增進我們理解現代社會何以如此。

考古學通過物質文化對人類文化和社會進行研究;女性考古學家以女性視角出發,則擴展了各時代婦女地位的性別研究,亦使得考古學研究能夠發展出更多重要議題。女性考古學家經常能夠以不同視角來深入研究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放眼到現代社會之中與性別有關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點,若從考古學的角度出發,就可以激盪出新的思考面向。

從材料科學到考古科學

14 二月 2022
發佈於 職涯

從材料科學跨到考古科學,其實不若想像容易,無縫接軌是不可能的。真正進入考古學領域後,發現考古學本質就是一門跨領域學科,除了需掌握考古學本科的知識背景之外,也必須因應自己的子學科,學習許多知識。

做研究的快樂

14 二月 2022
發佈於 特寫

(圖:在新喀里多尼亞考古中心的辦公室測量紀錄陶器特徵。)

在進行研究的時候,最好玩的事情就是會在不經意間觸碰到你過去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學得新知識、有了全新的體驗與領悟,而且還可以一路追尋著線索,開心地大笑著做完手上的研究。

考古田野裡的性別

14 二月 2022
發佈於 專題報導

在田野中,我們開始注意到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而如何讓不同人在田野裡都可以無顧慮的專心於自己擅長的工作,則是當代考古家必須事先設想並且做好準備的。一個照顧到所有人需求的田野環境,不但使得田野的進行順利,更可能讓不同個體可以有更平等的互動關係,田野的風貌也就不再單一了。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