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月號 152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20.08.14   洪文玲| 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 總編輯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每年七月和八月,就是尷尬的暑假時間。當學生們快樂地在太陽下揮灑汗水或是網路上揮霍血量,大學老師其實是沒有「真」暑假,只有「假」暑假的;不單是因為學術研究工作全年無休,同時還有有更多的會議、欠稿、會議等等,大學老師在暑期不受授課時才有辦法面對,還債。當一位大學老師,除了這個工作的研究者和教育者的身分外,很多人同時也是父母,也日日夜夜地實踐這一個「工作」。這一期,我們跟大家來談談,大學裡的親職實踐。

本期的【專題報導】,由南華大學林昱瑄老師為大家導讀她的學術文章-〈做學術、做媽媽:學術媽媽的建制困境、協商策略與智性母職〉。一般人認為大學教師的職業,是優渥、輕鬆、高地位的工作,但實際上這卻是一個全年無休, 24-7-365全天待命,不定時高壓的工作。「大學教師」還有「母親」的刻板印象,同時夾擊著這個族群。接受學術訓練的科技女性族群裡,很多都在大學任職;這個族群的職業及親職實踐,深深影響著台灣的高等教育。國際間對STEM的性別現況革新的新做法,例如讓更多女性進入領導階層,及吸引女性進入大學教職,還有對於升等的考評條件修改等等的措施,都以高等教育學術機構為一個實驗場域。因此,了解學術媽媽,讓我們看見更多脫離舊制約邁向平等的可能。歡迎大家繼續閱讀林老師在台灣社會學刊的論文。

 

總編輯自己也如該文中所說,在經歷生養小孩的過程後,才開始對性別的觀點啟蒙,也對懷孕、生產、哺乳、嬰幼兒照護、親職等等產生了學習的熱忱。我在美國有五年的全職家管經驗,期間接受了孕產、哺乳照護相關的專業訓練,也在國際哺乳志工團體裡帶領社區支持團體。這些面對大眾的助人工作經歷,讓我後來以全人觀點進行工程教學,還積極進入跨領域的科技與社會(STS)和性別與科技研究場域,希望實踐工程教育的革新,進而開啟一個非常豐富的學術人生。

 

清華大學陳宜欣老師從parenting 到 mentoring,把教書生涯中對於學生的關懷跟引導,發表在《教書匠的夢想》部落格。本期的【教育】專欄,陳宜欣跟大家分享對於學生的關懷。資工科系的人,常常會被當成,或覺得被當成「工具人」。這個心情,再加上對感情的渴望,及對正義的琢磨,織就了一個複雜的網,對學生們在學校裡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看看陳宜欣如何解構工具人心結。



本期的【一日】故事,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領域-在船上工作的海洋地質學家。吳依璇是有名的滔滔Ocean Says 網站的編輯之一,研究古海洋地質的她,跟我們分享,在船上做地質研究工作的點滴。現在朝野一片「向海致敬」的吶喊中,大家一起來體會「一邊暈船一邊看差不多的景色看個八小時的狀態下」的心情。歡迎各領域的研究者,來跟大家分享你特別的工作喔。

 

疫情減緩之後,整個台灣面對爆炸性的瘋狂活動期。本期的【最新活動】為大家刊載了,一波接一波的女科技人活動,大家快快動動手指報名去。關心最新國際性別與科技趨勢的,可以參加8/19-20 「第19屆世界性別高峰會」Gender Summit 19,免費報名後則可在網路觀看。對創業有興趣的,可以參加8/22晚間21:00-23:00的科技女性領導力論壇、8/28(五) 13:00-17:0「菁雁圓舞曲」女性創業飛雁計畫、9/4 (五) 09:00-16:30台灣女董事協會舉辦的「剛柔並濟大未來論壇」。另外,可以推薦國三到高二的女學生參加10/9(五)-11(日) 在東華大學舉辦的「程式少女特訓營」。

 

下半年台灣女科技人社群的大事,是舉辦「2020亞太女科技人會議 暨 國際女科技人研討會(APNN & IConWiST)」這個重要的性別與科技國際會議。因為疫情的關係,國外人士均以網路與會,但是台灣仍會辦理實體的會議,是大家互相支持、打氣、學習、團結的時機。APNN會議將有中英文口譯,邀請所有對性別與科技議題有興趣的所有學生、教師、企業主、管理者、專業人士等人參加。報名已經開始,學生報名500元含餐點、紀念品及 參加證書,遠到學生亦提供住宿補助,請大家快上網報名。

 

本期的【好文】【好書】也為大家精選了幾篇與學術母職有關的文章,林志潔老師愛包包(兒子)是有名的!她的《生了孩子我仍是女王——愛兒媽媽讀《不當媽會怎樣?》》解開當不當媽,愛不愛兒的兩難桎梏,和大家一起期待「一個善待、尊重、支持女性的社會」。

 

假暑假快要結束,祝福讀者們,在新的一學年,心心向學,平安健康。

2606 最後修改於 %2020.%08.%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