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六月號 150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20.06.14   蔡昱儒|旅日影像創作者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相信許多人也同我一樣,在求學過程中或多或少都聽到過「女孩子學不好理工」「女孩的理科頭腦先天就比男孩差」這樣帶著強烈性別刻板印象的無形框架與心理暗示。雖然現在我們知道這樣的偏見已被大量的科學研究給打破,但即使在生物學上已證實「數理能力並未因性別而有先天差異」,卻也未能立刻緩解與消除社會學上的「因歧見而造成的後天區別」。

 

人生中都存在著一條「未走之路」

當旅人在林間發現一條岔路,即便兩條道路都風光明媚,但終究只能選擇其中一條前進。但誰知道旅人日後會不會再回到那個岔路口,選擇另一條一樣極富魅力,卻未走之路呢?

 

我在很小的時候便發現自己在文學與藝術方面的興趣與天份,即便當時我的數學成績仍還名列前茅,但相信許多人也同我一樣,在求學過程中或多或少都聽到過「女孩子學不好理工」、「女孩的理科頭腦先天就比男孩差」這樣帶著強烈性別刻板印象的無形框架與心理暗示。雖然現在我們知道這樣的偏見已被大量的科學研究給打破,但即使在生物學上已證實「數理能力並未因性別而有先天差異」,卻也未能立刻緩解與消除社會學上的「因歧見而造成的後天區別」。 

 

如我這般早早就選定文科道路的人,求學路上想必也錯過了幾個能夠愛上數學的岔路,因此當我讀完本期的【專題報導】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理事張雲清執筆的〈Zeroto Shero : 給女孩一個熱愛數學的機會〉一文後,竟也有股 「或許過去我也應該為數理多付出一些努力」的心情。願此文也能引起讀者共鳴。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知道,當孩子還是孩子時就幫助他們辨識、並跳脫性別框架的能力是很重要的,畢竟看不到框架、與不認為自己被框住的人,是永遠無法自發地跳脫囿限的。本期的【教育】專欄,邀請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碩士徐芳姿分享,她自小如何察覺並擺脫社會加諸於性別的侷限,成為一名〈中文系出身的電腦工程師〉。誰能預料自己日後會不會再回到那個必須做出選擇的路口,重新走一遍那條當初的「未走之路」呢?

 

撰寫【職涯】專欄的是我大學的同系好友Scarlett。我們曾有一千多個日子一起在學校熬夜手工作畫、電腦繪圖,各自離開學校的這十年來,也看她從一名平面設計師一路上勇於轉向未知的道路,並挑戰且突破自我,闊步邁進科技業,現在於新加坡的科技公司擔任要職。我很佩服她總是充滿自信心,敢於相信自己辦得到的信念,因為〈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你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我相信「自信心」對個體內在的自我建構,與外在的社會成就具有相當程度的正相關。而社會氛圍對個體所投射的心理暗示都會大大地影響自信心的建立,當整體社會氛圍對個體投射(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期待時,無論個體實際上的心理意願如何,都可能會逐漸往社會所期許的方向靠近。正向的會益發正向,反之亦然。「女孩子學不好理工科」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它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左右人們的行為模式,讓女生們套上「女孩不行」的心理暗示,從而放棄數理化,擁抱文史哲。在我們想「女生為什麼『不』學理工科」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能力的差距,性別刻板印象帶來的自我否定等等。有些女性確實深受刻板印象的影響,早早退出了競技。然而兩性的理工能力究竟如何呢?本期精選【好文】希望大家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

2686 最後修改於 %2020.%07.%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