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分享美國STEM教育家Jonathan Gerlach的〈支持女兒走向科學科技,Supporting Daughters in STEM〉,指出與女兒有連結,常討論,善鼓勵的父親,對女兒親近科學與科技有遠大的正面影響。本期邀請女科技人,分享她們的父親在她們人生故事的角色。
冉曉雯在【特寫】中以〈「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向老爸致敬〉,細細描繪她的父親,從與原生家庭的分裂中,從有限的物質條件中,建立一個讓她細緻敏銳的性格,慢慢琢磨成玉的成長環境。曾在電子報【職涯】專欄撰文的陳鈺萍醫師,推薦她服務的產家爸爸阮淩的文章,〈太太快要生了,但我可以來杯咖啡嗎?〉。女科技人的職涯轉折,支持了父親的「誕生」;一位很清晰的、認識自己的父親的誕生,將能繼續支持未來的女科技人!
身為科學家的櫻桃女兒,在【家庭】專欄中分享,雖然面對人生的許多挫折,〈爸爸撐起的傘〉還是照護了一個家。任職在工務單位的施媺嬍,在【生命】專欄〈女科技人與父親〉一文中,說起在人生的路程上,不停的想到、聽到、感受到父親的言教與身教。跨足公衛與科技社會研究的林宜平,在【教育】專欄分享,父親一個人的老去,帶著她一起上的〈父親教我的照護課〉。
曾經我們都希望像自己崇敬的長輩,擁有掌握自己的能力。【好文】的〈科技女力:衝破性別的藩籬後,鄭詠紜讓環境工程走上雲端〉,效法自己的父親,希望有「雄赳赳氣昂昂的人生」,一步一步在環工領域創業,利用雲端建立業界新指標。最近一陣旋風訪台的美國國會議長裴洛西,大家不禁想問〈能做到美國國會議長還養大5個孩子,裴洛西的工作與家庭是怎麼煉成的?〉原來,各個年齡的女性都有各種力量。【新聞】專欄也分享周芳妃〈高中女教師首位化學博士 自嘆曾像飛鳥被養在陸上〉,找到自己方向的故事。
大家的人生故事,是《女科技人電子報》分享給讀者的重要資產。【最新活動】提供范素玲與團隊在科技部科普活動支持下建立的:「與女性工程師與科學家有約影音平台」,邀請大家「陪同或鼓勵家中學童與青少年觀看影片,並歡迎在留言區以文字、語音或錄影方式提問」,團隊將邀請女工程師與科學家回應,「無」距離認識更多女科技人!
希望我們能繼續網攜手更多的助力,包含許許多多的父親與男性角色,支持更多的女兒們來科學科技領域,一起來定義未來的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