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教育工作的省思──吳寶春故事的啟發

2018.02.09   顧家綺|台大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 副教授
刊載於專欄 特寫

幾年前有一次讀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兒問我:「媽媽,你為什麼要找一份這麼忙的工作?」我遲疑了幾秒鐘後回答她:「我也是做了這份工作之後,才發現原來大學教授的工作竟然這麼忙! 」

從2006年順利地完成博士後研究訓練後選擇回到台灣在大學任教,一轉眼已經將近12年的時間。這些年來,每天我都必須花費極大的時間閱讀新知、準備上課教材、指導研究生實驗操作,為了維護實驗室的人事費用以及實驗耗材設備,勤寫研究計畫爭取經費幾乎是每年一到年底讓我忙到最高點的「必要之惡」。為了要學習將這些原來自己並不十分在行的事做好,所以每天才會這麼忙。話說回來,能夠透過不斷地幫助自己將專業工作愈做愈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吳寶春故事的啟發
去年11月間,我報名參加由台灣大學系統與中國時報共同主辦的第十場「成功之母講座」,邀請到連續在2010年與2012年二次於法國拿下麵包冠軍大賽個人賽金牌的吳寶春先生分享他「相信自己,永不放棄」的心路歷程。由於報名參加的人數眾多,演講會場必須移到師範大學校本部(和平東路一段)禮堂舉行。透過幾張陳年的舊照片的播放,在吳師傅真誠無保留的娓娓道來下,一場50分鐘自傳式的演講,讓人感動又發人深省。這也是我在吳師傅成名多年之後,第一次有機會深刻了解他的成功背後的重要關鍵。

我與吳師傅的成長年代相近,很幸運地,我在父母親的呵護關照下,很順利考入第一志願的高中,接著進入國立大學就讀直到碩士畢業後到美國繼續完成博士學位。對於在這種理想條件下順理成章完成學業的我來說,實在很難想像一個出生在屏東農村,國中畢業後還是半文盲、隻身到台北打拼的麵包學徒,最後竟然能闖出人生的一片天。讓我敬佩的不是他做的麵包好不好吃,他為了能和別人一樣能看懂一部部的小說,不但靠自學的方法從注音符號開始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學,最後學會看食譜、計算材料重量,甚至為了能到日本學習做出記憶中「外酥內軟」好吃的法國麵包,靠著毅力勤學日語。終於在30多年之後,從一個麵包的小學徒成為一位每年創收數億元營業額的CEO。2010年他獲得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回國後,受邀到總統府接受總統召見。他以雀躍好奇的心用心記住他在歷任總統辦公的地方走過的每一個足跡。在等候與總統會面的時間,透過三樓的玻璃窗他捕捉到眼前一棟藍色屋頂的建築物,不禁回憶起這正是將近30年前剛到台北不久後某一個周末休假日,他獨自一個人所來到的中正紀念堂。那天他不小心在公園中的椅子上睡著了。醒來時已經黃昏,迷濛的月色和迎面吹來的涼風讓他不禁為自己孤單的處境放聲大哭。他萬萬沒有想到,今天他竟能站在這裡從高處回憶起當年那位坐在公園椅子上哭泣的16歲自己。他說得很好:經歷過這些苦日子之後,他對於自己做的這些揚眉吐氣的事,想想都覺得滿感動的。



教育讓我們變得不一樣
聽完這一場演講,我的心裡有很大的觸動。一方面我對於自己能很幸運的順利完成學業,多年來在研究和學習上一直都有良師和益友的幫助,讓我獲得立足於社會的能力而感恩不盡,另一方面,吳師傅的成功故事更讓我體會到教育的力量。透過學習,一個人會變得很不一樣。不論是專業知識或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學習以及不斷的練習之後都能幫助自己完成過去做不到的事。過去十多年來我從教學經驗中發現,經過二年碩士論文研究訓練之後的學生們,不論是在實驗技術操作上或是閱讀分析學術書報能力上大多都有飛躍式的成長。

不過,大約在二年前,當我在準備升等論文的過程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時,卻發現幾位研究生因為論文的壓力而出現一些身心狀況,並且害怕和我有直接的互動。即使當時的我已經忙得分身乏術,我仍然毫不猶豫地先將個人的工作放一邊,盡全力幫助這兩位學生達到畢業的要求。經過幾個月連續的努力,她們最後都能準時完成畢業論文,並且以高分通過口試,臉上終於恢復年輕人應有的光采。雖然當時我無法體會為何論文研究會造成一個人這麼大的心理壓力,只能提醒自己當別人面臨困境時,需要我適時的伸手幫助並且給予鼓掌打氣,傾全力的幫助與陪伴她們一起奮鬥。跨過了畢業的門檻,這幾位學生在取得學位後都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能力表現也獲得主管的肯定。當學生們不論是來信或是親自過來與我分享這些好消息時,我對於自己曾經為了處理這些學生的問題花費了不少的精力和時間,換來他們的進步以及重拾對自我的信心,這些心力的付出仍是十分有意義。



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
吳寶春師傅在演講一開始就說到:16歲時的他不曾對人生有任何的夢想。為了讓自己、讓母親有更好的生活,他必須要成功。他領悟到,只有靠學習,才能幫助他成功。他在學習上的力爭上游並沒有因為獲得二次世界大賽的冠軍而停止。為了有能力經營企業,他更以過人的意志力,經過3年的努力以及學位論文被退35次的「輝煌」紀錄之後,終於在2016年獲得新加坡大學EMBA的碩士學位。現在我經常在實驗室中引述吳寶春先生的這一段故事,希望能鼓勵年輕人好好珍惜得之不易的學習資源,從學習中栽培自己,成為自己心目中希望成就的理想模樣。當我的孩子們再次問我是否喜歡這份讓我很忙碌的工作時,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很喜歡」。因為透過我的努力與經驗分享而能鼓勵更多的年輕學生開始學習勾畫出自己未來的人生模樣,是從事教育工作給我的最重要的回饋!

5701 最後修改於 %2018.%02.%17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