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第一次接觸核能,是在民國57年4月13日至5月12日美國原子能委員會(USAEC)在台北市體育場舉辦「原子能應用示範展覽」,當時我是個高中生,也在參觀之列,那個白色葫蘆形的建築物,以及新穎的設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實我並不清楚怎麼利用原子能來發電,我進入台電的時候,正是各國積極推動核能發電的時期,台電也準備要建20部機組。
我進入原子動力處擔任預算管理師,負責編列預算及報銷。當時公司派很多人去廠家、顧問公司及奧立岡大學受訓,由於國家外匯短缺,我每季去結匯撥付他們的生活費,並且定期對帳,辦理報銷。1980年我國在台灣成立美洲核能學會(ANS)之分會,當時我的課長擔任總幹事,我也在其中幫忙,辦理會務、理監事會、年會…等,這是我參與國際事務之開始。
1980年代我曾做過公文管理系統電腦化、核能圖書資料查詢系統電腦化、核能電廠文件管制中心(DCC)現代化,當時我曾經編列出國計劃把三個電廠DCC的股長送出國去研習。我們做核能的工作必須依據核能品質保証法規建立核能品保方案及相關作業程序書,1984年核能技術處成立時,我負責推動建立本處之作業程序書。1997年本處引進ISO品質管理制度,我負責推動此項工作。
本處在尖峰期有交流合作關係的有法電(EDF)、比電(Electrabel)、瑞典Barseback電力公司(機組己關閉)、南非Eskom電力公司、韓電(KEPCO,現在改組為KHNP及5個火力電力公司)、東京電力、與日本原產輪流辦理中日核能安全研討會(後來改由4個機關輪流辦)等。在1992年我國曾主辦8thPBNC,當時我的老課長擔任秘書長,我也在其中幫忙。1994年我國成立WiN(women in nuclear)Taipei, R.O.C.(後來改名WiN Taiwan),公司派我去參加,1995年我出席了在瑞典舉行的全球核能婦女會(WiN global)年會,隔年我們就提出要主辦1998 WiN global年會,那一年我擔任WiN Taipei會長,從1998 WiN global就從歐洲邁向亞洲、美洲、全球。邱絹琇小姐於1998-2004擔任WiN global執行理事,我是接任她在2004-2010擔任執行理事。
有人問我如何獲得核能方面的知識以勝任我的工作?有一段時間我負責把核能的報導摘譯給老板看,如果有重要事情,我要發稿給NucNet,有時要替老板寫講稿,有時要陪外賓去現場,總之,我常常要閱讀核能的信息,又有機會和國外交流,也有機會去現場,所以久而久之對這個行業有一些了解。核能工業是一種綜合性的產業,除了核工、輻射防護之外也需要工程領域(電機、機械、土木…等)人才,還有法律、財務、溝通、品管、資料管理…等各種人才。我在核能界是跑龍套的,不是主流。
有人想知道我在核能界工作超過30年,覺得最有意義和最挫敗的事項是什麼?在公務機關做事,會感覺到自己是在一個流程裡,不容易有一個單獨事件是記在我名下的,即使如此,我曾主辦1998 WiN global年會、推動公文管理系統電腦化、核能圖書資料查詢系統電腦化、核能電廠文件管制中心(DCC)現代化。我感覺個人的力量很渺小,我們都受到世界潮流的影響,1980年原子動力處就在做核四審標,經過很多波折,1999年3月31日澆置混凝土,現在還未完工,我希望在退休以前可以看到核四(現在叫龍門)2部機組順利運轉。我在1989年擔任策劃課長(後來改為組長),迄今20年,希望我不要一直佔住,影響部屬陞遷。
有人問我會不會鼓勵學弟妹進入核能界服務?我想我不敢鼓勵他們,畢竟他們在財經界、商界發展會比較適合。1973年我進入台電時,本處有一套王安電腦(真空管)在做核心營運計算,每個工程師都會向公司領一把計算尺做計算,在這三十多年間電腦業進步一日千里,影響了生活與工作方法。1973年核能正是蓬勃發展,台電也準備要建20部機組,1979年三哩島事故後,不僅美國核能一蹶不振,台灣也面臨反核與非核家園,從2008年核能才漸有復甦之勢,世事變化多端。聖經上說:「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這句話用在我身上是特別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