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斯康辛大學就讀四年間(1973−1977),除了她的指導教授外,對她影響最深的是當時任教於威大的刁景寰院士,刁院士除統計理論專精外,並時時強調統計在其它學門的應用,而且提攜後進不餘遺力。至今趙蓮菊仍記得那 4 年每年感恩節時去刁院士家吃感恩節大餐情景,真是「往事歷歷,如在目前;感恩大餐,恍如昨日」。
1978 年回到清華任教,除了有一年出國進修外,在清華的教書日子已邁入第 28 個年頭。清華的鳥獸蟲魚和花草樹木都很熟悉。走過遙遠千山萬水,看過多少奇花異草,但她覺得清華園內草木萬物最珍貴動人。
研究領域介紹
趙蓮菊認為統計學門的工作需要和其他領域結合,才能更有所發揮,無形中,就能從工作學到很多其他領域有趣的知識。原本她的研究領域著重於工業統計的可靠度理論,以及壽命分析的統計推論,在1984年後,因接觸台灣水鳥的資料,讓她自此走向完全不同的領域範疇當中。
那年,因為分析水鳥的生物測量值資料,開始跟著朋友一起認識鳥類,閱讀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也從此得到一個令人神往而不改的嗜好「absorbing hobby」―賞鳥。後來多方面涉獵動物、植物,和生態方面的書籍與期刊,而將研究範圍轉為專研於生態統計相關模式、推論和資料分析。
這二十年來,趙蓮菊的主要研究範圍,為生物或生態族群的種類數估計,和族群總數估計,近十年她將領域擴至「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統計研究,除了研究結果對生態保育、環境永續發展理論有用外,也可廣泛應用在流行病學、生物醫學、遺傳學、普查漏失人口估計等其他領域。她覺得做研究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她所提出的統計方法被許多生物學家與生態學家重視與採用,同時有一些學者將他們辛苦收集的資料寄給她分析與分享,生物學家們對統計方法的信任,就是最大的鼓勵!
生活哲學
除了工作和自然生態習習相關,放假時,她都會和先生,一起到臨近爬山看樹賞鳥。他覺得萬物有情又有靈,人定不勝天,我們人類應該尊重自然、尊重萬物生命並向大自然學習。
教學理念
天生我「材」必有我用,教育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是藉由關心與關切讓學生自己發現自我,進一步實現自我與發揮自我。這是趙蓮菊從耶魯大學演化生物學之父哈欽森三十年的教學生涯經驗學到的。他的教學風範在 Edward O. Wilson教授(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觀念的創始者)所著「Naturalist」(中譯本「大自然的獵人」楊玉齡譯,天下文化發行)書中描寫的非常深刻動人:(節錄部份如下,也是趙蓮菊的教學座右銘)
在長達約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哈欽森訓練了四十名日後成為全球最佳生態學家及族群生物學家的博士學生。…
我和哈欽森的多位學生結為朋友後,曾經問過他們,哈欽森到底是用什麼來激勵出一群這般輝煌的徒眾。答案總是千篇一律:沒用什麼,他什麼也沒做,只除了歡迎所有的研究生在想見他時,隨時走進他的辦公室。哈欽森讚美他們所做的每件事,而且總有辦法以他那內在的洞察力以及學者式的離題本領,在即使才剛剛開始的研究提案中,找到一些優點長處。他鼓勵徒眾們開展屬於自己的旅程。
趙蓮菊提倡有教無類(和無累), 在和學生相處過程中,趙蓮菊會欣賞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和特質,鼓勵他們走出自己的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她認為,學生們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找出自己的旅程。趙蓮菊認為老師不僅只是傳授知識,在過程中反而時常從學生身上得到很多意外收穫,例如她的所有電腦和網路知識,就是從學生那學來的。多樣性類別的學生也豐富了老師的人生。
感恩的心情
趙蓮菊教授除了感恩師長的教導以外,特別感謝家人的了解、體諒及包容,尤其是和她「牽手」三十三年的先生施純寬教授(也在清大任教)和他們的兩個女兒。家庭所給予的幸福是她教學與研究的最大支柱。另外她也感謝歷年來的研究生們,願意跟隨她夙興夜寐、夙夜匪懈一起做研究;同時她也表示她多年的研究經費主要來自於國科會,也就是全國人民的納稅,因此也感謝全國的納稅人供給的研究經費與環境。♥
經歷
哈佛大學訪問學者(1985−86)
清華大學統計學副教授、教授(1978迄今)
服務
1994−迄今 副主編, Biometrics
1998−迄今 副主編,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1991−96, 1999−2005 副主編, Statistica Sinica
2001−迄今 副主編,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Statistics
獲獎
1989−95 國科會傑出獎
1996 清華大學傑出教學獎
1997 數理統計學會會士
2001 ISI(Institute of Science Information) "經典引文"獎
2003 教育部學術獎
2005−2008 國家講座
2006−迄今 清華大學特聘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