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上 精選

2018.02.14   劉玉皙|中研院經濟所博士後研究員、女科技人電子報特約撰稿人
刊載於專欄 生命

再推薦一次《幸福路上》,若不趕快進戲院用新台幣支持,你就永遠錯失這部必定留名台灣文化史的經典。但是,支持這部片的理由不必是政治的,也不必是冠冕堂皇的,就是最簡單的一句話:這部片好好哭,看完以後,痛哭流涕。每場播完,在戲院女廁一定撿得到滿臉淚痕的觀眾。

為甚麼?許多女性觀眾都激動地說:我就是小琪(女主角名字)!這部電影細節處處講究,在有限預算下,讓你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每個台灣家庭常見的物品和場景,熟悉的街道和環境。具透明感的晚霞與頂樓違建鴿舍;紅木門舊公寓;擁擠的招牌;堆滿資源回收物的陽台。如果用真人演出,你可能會對這些普通甚至醜陋的場景感到不耐;然而,因為用動畫呈現,所有現實場景都有了溫暖的色澤,點石成金,動畫的形式與故事的內涵恰巧呼應,重點都在於「我們如何正視並轉換殘酷的現實」,找到走下去的力量。這部電影不但召喚共同經驗、充滿懷舊,更指出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
 
我和小琪很多生活經驗一樣。三重或新莊的平民住宅區;考上北一女和台大;參加學運;到美國國念書和工作;醫科和文科的糾結。許多人以為我出身高大上的優渥家庭,事實上,我爸媽是階級翻身的代表,從貧民區出發,好還要更好,他們也把「繼續更翻身」這個期望寄託在我身上。「你不要這樣逼我!」劇中小琪對媽媽的怒吼,我不知講了多少次。小琪最後還是回到原點(新莊),哭著說「可是我甚麼都不會啊」,這句話刺進多少「想要滿足家裡期望、卻翻身困難」的遊子心裡。然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不要緊的,都不要緊,看著腳下,正視現實,我們還是可以回來,繼續努力下去。我帶我媽進戲院二刷這部片,我媽也哭了;上一輩的泛藍女性也哭了。當有人說出我們的故事,我們就有了被理解的可能,也就有了進一步活下去的希望。
 
然而,對於所謂「活下去的方式與力量」,這部片並沒有給出教條的答案。它呈現的是瑣碎的人生,是非常女性的敘事方式。其實這是男性和女性的差別。女性會把(他人與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放在首位,認為瑣碎的生活本身即是真理,男性卻認為只有精練過的主題才是真理。話說回來,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細碎、平凡、不耐,往往也是女性在承擔。
 
考上台大、到美國工作、跟白馬王子結婚、解嚴、廢除刑法一百條、換黨執政,沒有任何一個是幸福的保證。很多人覺得《幸福路上》只是浮光掠影地串起很多台灣重大事件。但或許,幸福路上要捕捉的,就是台灣人的「生存樣態」。每件事看似都很重大,但其實任何事件都會過去,我們就這樣被時代的浪潮推著走,重點是這種「存在」的模樣及時代的印痕,而不是單一事件。人生不得不往前走,所有悲喜都會過去,而我們必須生存下去。這部電影是一則國族寓言,而且是女性角度寫下的國族寓言。這部電影是毫不絕望的「絕望者之歌」。本周末仍有上映,請大家務必進戲院給這部片一個機會。

4013 最後修改於 %2018.%02.%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