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是所有學生的課,不是男生的課 精選

2022.03.14   曾郁嫻|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室副教授
刊載於專欄 教育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過去的經驗裡,運動內衣是比較少被關注的,不論是男、女體育老師,都很可能還不知道如何開啟這個話題。這應該是多數體育老師都面臨的困擾,但我們還是要持續努力,用學生和教師都舒服的方式,一步步打造更安全、具包容性的運動教育空間。

(照片出處:Unsplash)

直到加入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後,我才發現原來許多人對體育課有怨氣。雖然我的回憶都不差,不過試圖了解他人的生命經驗並探討來龍去脈、看見運動中的性別,是讓體育更友善的關鍵。

 

而身為臺大的體育老師,數年來我累積了幾點觀察。第一,讓女學生減低運動意願、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一大宗歸咎於整體的環境氛圍不盡友善;第二,在校園中,評分方式很可能主導學生對於課堂的感受。此外,是否以性別區別評分標準,教師之間亦留有許多討論,但就我來說,我的課不分男女、皆訂定一致的標準,盡量用對該運動熟悉程度的指標區分,如初學、中級,而不是性別。除了術科考試外,其他評量方式也有機會提升學生的參與意願,不少學生告訴我,他們希望運動課程的「技能」評分可以降低在總成績中的占比,我和其他老師們也因此審慎評估,將體育課出席率、參與校內外比賽、觀察比賽戰術等活動納入評量,把部分體育課的重心挪至「體驗」及「嘗試」,避免讓學生覺得體育有過高的門檻,也減低入門就挫敗的感受。

 

除了體育課之外,運動空間也是斷定女學生是否感到安心且受歡迎的重要環節。三級籃球隊的隊員曾和我提及校內、外球場不夠大家使用的問題,目前使用外場的潛規則多半認定若要使用場地就要下球場跟人家打play(非正式比賽),贏的隊伍才可以留下,這樣對初學的運動員來說是非常不友善的。其他女學生也和我分享,她們去公園打球時,沒多久就被也想打球的阿伯趕走,因為阿伯認為她們佔用公園的資源,「很浪費」。為了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學校便開始發展不同的保障措施,如臺大設有女性優先場地以保留女生運動的空間。此外,數年前臺大學生提出女性月經期間不一定方便使用游泳池的討論,校方和同學們也針對這樣的需求一同擬定「鵑的(gender)卡」,以20天而非整月的泳池使用資格計算,票價約一般票的八折,保障女生在生理期時可能會無法使用游泳池的權利。

 

男、女生的運動空間是否應做切割,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我們的確都應該保障男女運動的空間。在「專項運動學群」這樣可以選擇運動球類的課堂,下意識也好、刻意也可能,許多女學生會優先選擇羽球或排球,或其他有隔網的項目;在我的籃球教學經驗中,學生意願偏向男女分開比賽,因為身體碰撞的感覺不同,不過若學生都願意在課堂、比賽、生活中都看見彼此的狀態,也能依照觀察調整自己的運動型態,例如力道或戰術,便有機會讓同儕間的多元需要被包容,也增加不同性別在運動場上的交流。

 

除了教學現場的觀察,我也親身經歷過身為女性而在運動上面臨的難題。國中開始打球時,我只穿著一般內衣去練球,然後它就爆掉了,而且還爆了好幾件。當我們激烈的跑步時,不僅內衣後方的排扣會因拉扯斷掉,鋼絲也會穿出來,發生這種事的時候我總會非常緊張,而且打球打到一半還得先去處理,像是把鋼圈從內衣抽出來才能繼續練習,這樣的狀況不僅可能造成危險,也影響我的運動表現。

 

現在回想,老師們或許可以在發送課程資訊給學生時,強調學生應穿著適合運動的服裝及護具,如:適合該運動項目的鞋子、運動內衣及水、毛巾等。鞋子的選配是外顯、直接的,老師可以直接評估是否可能造成危險,而運動內衣的衛教有其重要性,也能保障女同學盡情參與課程的權利。但由於我們過去的經驗裡,運動內衣是比較少被關注的,不論是男、女體育老師,都很可能還不知道如何開啟這個話題。這應該是多數體育老師都面臨的困擾,但我們還是要持續努力,用學生和教師都舒服的方式,一步步打造更安全、具包容性的運動教育空間。

 

 

2800 最後修改於 %2022.%11.%22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