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Young Woman Scientist (YWS) CAMP 精選

2018.02.09   李孟倫|台灣女科技人學會會員
刊載於專欄 會後報導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我認為台灣的年輕女科技人們一定要爭取去一次YWS CAMP的機會,這真是一個太棒的活動,妳可以發現有好多跟妳正在做一樣事情的女孩們,所謂德不孤必有鄰,感動的地方不是一兩處,當然也有很多無奈的地方被拿出來討論。

來到這兒,我看到的是韓國主辦單位對年輕女科技人、莘莘學子們、幼苗們的用心呵護、鼓勵,以及各位出色的年輕女孩們準備破繭而出綻放創意與想法的野心。這些不就是女科技人工作者們正在追求也必備的嗎?在這裡我看到一個理想實現的極致,真心感謝這次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給我這個機會。

2017.08.30 踏上旅程
一大早六點多就前往桃園機場準備搭乘前往首爾的飛機,我對首爾這城市並不陌生,我覺得它就像我熟悉的台北,進步繁榮、大眾交通方便、消費有點高、人們之間有禮但有點疏離,我在清大研究所期間曾修習過幾學期的韓語,會一些基本的應對(沒想到這次派上用場幫學妹找回手機,這是後話了),而因為工作上的需要也去過幾次,但是這次前往YWS CAMP(年輕女科學家營隊)的目標對我來說是既期待又擔心的,已經畢業離開學校好幾年的我擔心在活動上怎麼跟眾多學生教授們進行學術互動,擔心之餘竟然忘記帶上準備展示的海報,於是趕緊連絡大學時期的韓國友人幫我在首爾會場附近重新輸出海報補救。
大約12點到達首爾仁川機場,因為我的飛機有延誤,從高雄小港出發原本預計12點到的珈郡學妹不一會兒也到了,我們搭乘機場捷運線到“首爾站”後轉4號線捷運到“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站”,大會安排我們住在此站旁的乙支路COOP公寓,捷運四號線上同時還會經過熱鬧的明洞,而會場所在地是2號捷運線上的“市廳站”,2號捷運是一個環狀線(圖一),會跨過漢江兩次,“江南站”與“首爾大學”都在江的另一邊,而和東大門同一邊的2號線上還有梨花女子大學,也是一個歷史悠久名聲響亮同時校舍也很漂亮的地方。

圖一 首爾市區地鐵示意圖

 

大會安排我們住的宿舍是兩人一間,我的室友是一位23歲的德國女孩,和她聊了一會兒,知道她第一次飛這麼遠來到亞洲,還和朋友一塊在韓國深度旅遊,已經在韓國待了一兩週,隔天他會上台報告,現在正緊張的準備中,後來從她的報告知道了他的夢想是當太空人,而德國也有培訓女太空人的專門計畫,相當鼓舞人心。行李放妥後和珈郡學妹和吃了一份韓式炸雞就動身前往會場附近的影印店取海報(學妹也忘記帶海報一起前往補救),輸出海報的過程還算順利,只是價格大約是台灣的兩倍,黃昏時分我暫時和學妹分開行動,前往江南和友人碰面吃了蔬菜拌飯,還到和江邊看水舞秀(圖二),在行程即將結束時接到學妹的FB訊息說她似乎把一支手機掉在某個捷運站的廁所內,當時真是考倒我了,不過一想學妹這麼依賴我怎麼能讓她失望呢?於是就硬著頭皮回到傍晚海報店旁的捷運站尋訪了一番,很幸運的問了廁所工作人員及服務台外的一位阿姨和站長室裡的人員三個人就找到了,讓我對首爾的治安真是刮目相看,我也順便經歷了一番久違的韓語會話聽力測驗,夜深了該休息準備迎接明天開始的重要活動。


2017.08.31 BIEN&YWS 第一天

 
圖二、圖三 首爾的美食和夜景
 

YWS Camp是International Young Women Scientist Camp的縮寫,這次的營隊和BIEN2017一起舉辦,規模很大,BIEN意思是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conference of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Energy technology, and Nanotechnology,結合了各先進領域的年輕學子來發表討論,是一個很棒的平台,會議的地點在首爾市政廳對面的The Plaza Hotel,報到後首先拿到厚厚的會議手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行程中,YWS只是一部分,YWS Camp與BIEN皆為韓國KWSE(The Association of Korean Women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主辦(圖五)
 

圖四、圖五 大會議程手冊及 KWSE 大型介紹看板


開幕式首先由KWSE的會長Haryoung Poo女士演講,他提到KWSE的創立目的就是要提升女性在STEM領域的佔有率與參與率,西歐國家如德國有27.9%的女性STEM佔有率,韓國截至2015年為19.4%,還有進步空間,學會從2002年贊助女科學家開始,2003年舉辦第一次BIEN2011年成為亞太連結APNN的首屆主席國,2012年開始舉辦第一次YWS camp,推廣這些思想與經驗給世界各國的女科學家們,本屆YWS camp與BIEN2017共同舉辦,主題是“Shaping the future”,期許各位與會的年輕學子能夠“shape future and together make better future by wisdom”,看到韓國KWSE這麼積極地舉辦這麼多活動覺得既震驚又佩服,而他們學會有這麼優秀的成績背後有國家傾力支持著。在Poo女士的演講之後緊接著是科技部部長的演講;韓國科技部是這次BIEN大會的主要贊助者,部長提到第四次的工業革命將是資訊與網絡科技方面的產業(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創造力是必須的,女性科學家在相關領域中的必要性不可或缺,他肯定了KWSE學會的建樹並讚揚BIEN是能夠激發創造力且具有啟發性的會議,開幕式的最後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由Smart Sister Program小組所帶來的合唱曲目〈Come and shake us into action〉,歌詞內容是 2005 年INWES13的主題歌,曲則是韓國電影《國家代表》中的〈蝴蝶〉一曲,該電影是廣為人知的勵志電影,也符合了大會的正面形象(圖六)。Smart Sister Program是KWSE旗下的一個組織,他吸收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研究生給予補助,而各國年輕學子到韓國取得學位的同時,當他回到原生國也成為推廣女性在STEM參與的一個種子,這個小組自2013年開始逐漸蓬勃發展(圖七),這次的YWS Camp是全程和Smart Sister workshop一起活動的。
 

圖六 Smart Sister 組織在台上大合唱

圖七 Smart Sister 組織發展簡介


上午第一個專題演講是由南加大教授Jae Ung Jung主講(茲卡病毒對嬰兒的腦危害),大意是單核細胞(monocytes)是茲卡病毒Zika virus的感染目標,懷孕中的女性因為免疫系統受到抑制而較容易受到茲卡病毒的感染,進而影響胎兒。演講結束後就是今天的午餐,午餐為簡單的定食,午餐後的13:00~14:00就是精彩的APNN國家展覽,每個國家把自己的攤位布置得美輪美奐吸引賓客參觀,同時還有試吃各國零食點心或試體驗傳統服飾或彩繪的內容,非常有意思,台灣的攤位這次定為水果王國,攤位被滿滿的水果月曆包圍,桌上則放滿零食小吃:鳳梨酥、核棗糕、王子麵、仙草茶及冬瓜茶,展品方面有女科技人學會的出版刊物圖畫書及台灣觀光書籍和世大運相關產品(圖八)。
 

圖八 APNN 國家展覽及台灣攤位

 

14:00-16:30之間的YWS&SS workshop的內容首先是越南和韓國代表報告,韓國國內對於女性參與科技領域的改革與努力,其中包含YWS和Smart sister活動和組織的發展,兩個活動組織皆由韓國發起,但組織內有大量越南的女性科技人支持,同時吸收了大量的女性研究生越南代表的演講中提到女性在研究領域的參與狀況乍看之下佔有率不低,但仔細分析發現工作性質上有差異,以support staff佔最高,顯示仍然存在女性科技參與弱勢的情況(圖九)。

圖九 越南科學研究領域的性別和職位別比例圖



韓國代表的報告中提到,原本女性在STEM領域的參與率偏低,類似於日本,隨著歷年的努力,國內女性研究員佔的比例逐年漸增在2007年開始明顯甩開日本(圖十)然而目前面臨的另一課題是:就算STEM領域中的各個部分仍然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例如在自然科學學門男女比例已達平衡,但在工程學門上男性還是比女性多將近3倍,仍然是未來努力的方向(圖十)。
 

圖十 韓國國內學生 STEM 領域所佔比例與科目別的差異


接下來的內容是四位年輕女科學家報告自己的研究,分別是環境科學的尼泊爾與孟加拉代表,奈米科技的越南代表,與太空科技的德國代表。今天最後的專題演講是由美國Justine Cassell主講,講題為人工智慧(AI)在社交方面的應用與發展,AI與人有更高階的互動,如偵測語調表情,然而開發這樣具有社會性(society aware)的系統需要利用真人互動數據建立龐大的數據庫(如陌生人間的互動和朋友間的互動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演講中不時和觀眾互動並穿插人工智慧實際與人雙向交流的影片,內容有趣並讓人印象深刻:「如果有人質疑你,就回答:『女性在STEM領域足夠優秀並且還可提出很多不同角度的看法。』」她正是一位典型的女性改變電腦科學未來的榜樣,晚宴是四道菜的西餐:麵包/沙拉/牛排/點心,開場時有韓國傳統的歌唱和舞蹈藝術表演,緊接著是晚會中最精彩的部分:各國傳統服飾展示,每個國家的女孩穿上自己的傳統服飾上台介紹文化與內涵,非常具有交流的意義(圖十一),我與梁學妹穿著代表學會的紫色洋裝禮服,因為台灣屬於多元文化無法以一套服飾代表全部,所以我們取台灣女性端莊優雅的氣質部分。

圖十一 各國女孩上台展現傳統服飾


2017.09.01 BIEN&YWS 第二天
第二天早上YWS營隊的成員在旅館大廳集合,直接前往景福宮參觀,我因為學門(工程材料)類別被分到第二車,認識了一群越南籍在韓國求學的smart sister組織成員。景福宮是首爾著名的古蹟,是古時候的皇宮,參觀途中解說員鉅細靡遺地解說宮殿的每個角落,而這一天的天氣非常好,留下了壯觀的照片(圖十二),午餐前往明洞吃著名的韓國美食「拌飯」,然後就回到會場繼續下午的議程。

圖十二  首爾景福宮與廣場


下午13:00-14:00是海報展示發表(因為參加者眾,poster session共有三個,分散在昨天和今天,而YWS成員是被安排在這個時段),我在貼海報的同時也和早上才熟識的小組成員們進行交流,互相解說對方的研究內容,大多與奈米材料的應用有關(圖十三)

圖十三  海報展示與交流現場


海報的討論還意猶未盡,14:00馬上進入圓桌小組討論,我被分配到第四組,組員有三位越南女孩、一位肯亞女孩與一個巴基斯坦女孩,小組討論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題:STEM Innovation for better future

討論要點:
1.介紹自己與自己的研究領域
2.討論2017年十個最需緊急發展的科技(emerging 10 technologies posted by WEF in 2017)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report/top-10-emerging-technologies-of-20171/
3.以專業的角度探討產業革新

由於大會已經在行前的信件中公布了討論主題,所以大家在自我介紹後馬上開始熱烈地進行討論,三位越南學妹是碩二的學生,肯亞女孩是博士班一年級或二年級,巴基斯坦的女孩則是比較資深的博士生。

十個急需發展的科技分別是:
1. Blood Tests Allow for Scalpel-Free Biopsies(非入侵式的血液分析)
所謂的「液態切片」分析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為非入侵性的檢驗方式,不會像穿刺切片手術等取樣方式對患者造成較大負擔,此種檢驗方式還可以增加採樣頻率。
2. Off-Grid Devices Draw Drinking Water from Dry Air(離網方式由大氣中製造飲用水)
在過去由大氣產生飲用水的技術往往需要高濕度環境與大量電力設施,現在結合太陽能則可有效節省能源又達到由大氣中循環飲用水的經濟效益。
3. Deep-Learning Networks Rival Human Vision(人工智慧互動與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包括交通工具、藥物診斷、農作物收成等。
4. Artificial Leaf Turns Carbon Dioxide Into Liquid Fuel(人工光合作用)
仿照下垂的葉子創造人工光合作用,產生及儲存能量,利用太陽能電解水產生氫氣,再利用氫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碳氫化合物進入能量循環,是一種將排放的二氧化碳回收成能量的應用。
5. Human Cell Atlas Opens a New Window to Health and Disease(人類細胞輿圖)
從2016年開始的一個國際性計畫,由眾多跨國的專家齊力定義出人體每一種細胞種類與所在位置,細胞為生命的起源與基礎,了解了每一種細胞的功能與內涵有助於疾病防範與保健。
6. Precision Farming Increases Crop Yields(計劃型農業收成)
藉由各種科技的輔助,如:偵測器、機器人、定位GPS等,由即時監控方式來避免浪費大量收穫農作物,可說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7. Affordable Catalysts Give Green Vehicles a Push(便宜的觸媒在電動車上的應用)
不使用燃油改用電池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多,如氫能燃料電池車,但高價的觸媒如 Pt 使環保電動交通工具難以普及,所以便宜有效的觸媒是需要研究發展的。
8. Genomic Vaccines Fight Disease in Ways Not Possible Before(基因疫苗)
傳統的疫苗由蛋白質製成,較費時成本也較高,如果將抗原DNA直接插入真核生物的質體(plasmid),再將質體導入生物體中就可以在宿主細胞中表達抗原蛋白,產生免疫。或者是以分子基因工程方式分離出病原體的保護性抗原基因,導入真核系統表達抗原,再製成疫苗,這樣的方法更快更有效對抗疾病。
9. Sustainable Design of Communities Dramatically Reduces Waste(資源網絡化減少浪費)
以類似綠建築的概念為基礎,即一個建築物可以自給自足的循環能量與水,而現在把規模擴大到多個建築連結,甚至是一整個社區,例如小型智慧電網,在討論中來自肯亞的女孩提到在他們國家有很多家庭儲電並供電的應用。
10. Quantum Computing Becomes More Accessible(量子電腦)
使用量子邏輯來計算的電腦,傳統半導體只能記錄0與1,所有的輸入態都是正交態,而因為量子的本質具有相干性與疊加性,所以可以對電腦輸入疊加態,如此一來計算機的處理量大量增加,可以一次同時處理多個計算。
每個議題的討論都相當精彩,像是吸收了許多新知識,時間很快過去,大會到每個圓桌邊收取討論紀錄紙,宣布進入下一階段的討論。

第二階段主題:Global leadership of women in science(科技領域女性領袖所需的特質)
內容重點:
1. What is your “true North star”?  甚麼是指引你前進的北極星
2. What is your personal vision as a role model? 認為女領袖典範應該是怎樣
3. What capabilities are needed? 她們應該具備甚麼能力
這時每一桌會加入一位導師和我們一起討論,這一階段的討論結果需要畫在海報上並且上台發表,我們這組選擇的是指引目標的北極星,討論到的包含家人、指導教授、朋友、同儕等等,而大多數的組別選擇討論STEM領域的女性領袖須具備的特質,聽了他們的討論大概可歸結為信心、熱情、專業性、團隊合作、保持開放的思考還有努力等(圖十四)
 
 

圖十四 圓桌討論實況與各組繪製的海報


小組討論真的非常熱烈時間轉眼就到,好像還有很多意見還沒交換完呢!今天的最後一場演講是來自澳洲代表Marlene Kange的演講,她同時獲選澳洲最出色的 100位女性,她提到在澳洲從20歲開始女性在工程領域的佔有率每十年會越來越下降,其中一個原因是性別薪資差異造成對職涯或家庭的抉擇,她同時列出各已開發國家性別薪資差異(圖十五)要克服這樣的問題不只是女性的事情而是對整個社會文化的對抗,這個社會對性別平等必須是一種understand(理解)而非tolerance(忍耐),這並不容易,冰島是一個gender pay equality值得借鏡的國家。這天晚上因為與會人數太多,宴會廳坐不下,YWS和SS的學員被通知自己出去用餐之後拿發票報帳,據說晚宴中還有抽獎活動,總之YWS的二日活動在此結束,許多SS組織的成員當晚就離開,回到她們在韓國攻讀學位的單位或學校。

圖 十五 已開發國家之性別薪資差異

 
2017.09.02 MAPWiST
第三天的活動是一個相關及延伸的會議,MAPWiST全名是(Making the future of Women in STEM in Asia and Pacific Nations),特別針對亞洲APNN的議題進行報告和討論,第一次的MAPWiST是在 2014年,於梨花女子大學舉辦的APNN之後,這次是第二次。第一個演講者是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Kong-Ju-Bock Lee教授,她演示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工智慧的厲害與進步程度,也舉了例子像是棋王輸給電腦等,未來續多工作機會可能被AI所取代,換句話說,過去的1到3世代可以說是與人競爭,第4個世代將是與人工智慧競爭的時代,不得不視為一個警示,如何平衡人力資源發展與人工智慧將成為重要課題。接著開始探討亞洲APNN國家在性別發展方面的訊息,首先介紹幾個專有名詞:
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越接近1越高度開發)
GDI(gender development index,越接近1則越完全平等)
GII (gender inequality index,越低越佳,0為完全平等)
GGI (gender gap index,GGI=1為最平等)
GGI 中包含了四個面向分別是Economic participation and opportunity(薪水與機會), Educational attainment(教育落實),Political empowerment(政治參與),Health and survival(健康與生存),在亞洲APNN各國中健康與生存的gap是最小的,薪水與政治參與層面則gap大,且不同國家間差距很大,教育方面則大部分國家在GGI=0.8以上,澳洲、紐西蘭與台灣在教育層面的GGI為1,即完全平等(圖十六),如果把四個面向畫成圖譜比較會發現日本韓國的圖譜很類似,但印度則很不同(圖十七)。

圖十六 APNN 各國整體GGI值與各面向GGI值比較

圖十七 APNN 四個國家的GGI圖譜對照


第二個演講者是來自法國的Caroline Belan Menagier教授,她提到歐洲的性別平等發展似乎比亞洲快一些,只是起步的比較早,現在還在努力中,歐洲從1990年開始重視性別平等問題,從高等教育和相關政策方面著手,然而在1999年之前政策的方向傾向於幫助女性符合學術專業的要求而可以進入專業領域,彷彿像是“Fixing Women”,這樣的政策方向其實不夠好,到近年的第二階段政策已經修正為“Fixing the system”,是比較妥當的,歐盟會定期發表刊物《She Figures》探討相關議題與資訊(圖十七),另外她提到歐盟各國雖然女性在STEM的參與率是相對高的,但仔細評斷卻發現女性在STEM中選擇自然科學藥學的比例比其他學門高,究其原因是由於這些知識和「照顧」相關,所以這個情況也是值得討論和改變,STEM中的性別平等必須深耕到基礎教育,求學階段的老師不應該對任何學門或性別有任何的stereo type去影響孩童。

圖十七 歐盟發行之兩性平等刊物

 
休息時間之後是panel discussion,分別由韓國、日本、尼泊爾、台灣與蒙古代表發表亞洲APNN各國對Gender barrier的經驗與資訊,韓國代表首先就2016 APNN SURVEY的結果簡單說明了一下(圖十八):所謂的性別Discrimination Perceived(覺察性),斯底蘭卡最高,印度最低。相信未來會好轉的同意程度,孟加拉最高,日本最低。認為政府政策值得依賴的同意程度,越南最高,日本仍然最低,這是講者感到不可思議的部分,progressive(先進程度)高對未來的樂觀展望卻沒有相關性,或許是知道太多的現實嗎?最後她希望亞洲APNN也能發類似歐盟She Figures的刊物集結各國的經驗一起前進。

日本代表接著發言,馬上回應了韓國代表的疑問,為何日本女性對性別平等的未來如此悲觀?日本女性仍然被傳統框架所束縛,人生最終目標還是結婚生子並且持續勞碌著照顧家庭;1985年開始政府推行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但是可以發現女性多數擔任助理的角色,收入並不均等,且大多在結婚後離職,所以並沒有成功提升女性就職,日本政府計畫將女性參與STEM比例由11%(2012)提升到30%(2020),但是現在才到15%,所以的確是悲觀且前景堪憂,追根究柢,日本女性大多數在進入職場15年內會離職,所以難以走到管理職或領導地位,如果日本社會能製造有利環境鼓勵女性坐上管理職,也許就可降低結婚或生子後的女性離職潮,但對日本社會實在不容易,日本代表的演講讓我印象深刻,甚至有些同情與不捨,台灣似乎沒有這麼嚴重的社會壓力(當然我們仍有其他問題存在)。第三位是尼泊爾代表的發言,他們國家在1999年開始重視性別平等的相關議題,但相關政策的推出又晚了幾年,因為社會的壓力還是相當大,而女性在STEM的參與率增加後,這幾年又發現學門中自然科學的男女比是3:1,工程學門卻高達9:1,顯示性別刻板印象還是很嚴重,而同時國內缺乏傑出女性的典範或樣板。

接下來就是台灣代表蔡麗玲教授的演講,首先她肯定韓國從2002年對性別平等的努力,能夠向政府發聲是很重要的,台灣的問題是低薪造成的生育率低,而政府以為沒有問題,所以投入的資源不多;所謂男女性在STEM領域的收入與參與率在20多歲出入職場時也許類似,而隨著年齡的推進會發生交叉,這個交叉點能越晚發生越好,表示性別平等的進步。最後一個報告的是蒙古國代表,他們經過16年NGO的努力耕耘,終於在2011年有性別平相關的法律制定出,她提到國內教育的性別差距很小,但職業別的選擇性別差距很大,此外國內還有人口外流嚴重與離婚率高等社會問題需要解決。演講進行到此已經快要12點,因為討論太熱烈就先發放餐盒讓大家自由討論,這一天窗外非常晴朗,因為是星期六,窗外首爾市政廳前的草坪正在準備著演場會的布幕與棚架,午飯後和每個會議上認識的美女們道別後,緩緩的向機場移動,一路上思考著這次會議滿滿的收穫。

圖十八 韓國代表說明 APNN 問卷的調查意涵

*如果對 2016 APNN survey有興趣,我在2017 APNN與GWST感想一文中有比較詳細的報告。

3896 最後修改於 %2018.%02.%09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