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玲教授線上講座|當性別平等成為普世價值與進步指標 精選

2023.05.14   協力/詹璇恩、筆記/高巧倫
刊載於專欄 會後報導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人類發展中,人跟人的關係、跟地球的關係,如何能長久維持,永續是非常重要的。而人跟人的關係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性別平等。」

本活動由「中國工程師學會女性工程師委員會」以及「台灣女科技人學會」主辦,邀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蔡麗玲教授,以全覽方式帶領聽眾了解「性別平等」的進行式,從國際趨勢、國際企業,到我們所在的台灣,在「性別平等」成為進步指標時,社會如何回應並創造更多元包容的環境。

(照片出處:Unsplash)

聯合國開始推動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台灣也做了20年,在政府部門的人幾乎都知道。現在大家比較熟悉SDGs,其中裡面就有一項性別平等。這就是一種議題的進展,人類發展中,人跟人的關係、跟地球的關係,如何能長久維持,永續是非常重要的。而人跟人的關係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性別平等。 

 

從GM到SDGs,聯合國是要求各國政府要重視性別平等,那各國做得好不好,是有評比的。對聯合國來說,一個國家開發的程度,和它的性別平等,應該是呈現正相關。

 

台灣、日本、韓國這三國在性別平等的議題上,台灣是第一名;用 Gender Inequality Index 的算法,我們是世界第6名/191國。

 

當性別平等成為一個國家進步的指標,大家都受到壓力與鼓勵。在企業界,彭博也發展了性平指數。裡面包含了五大面向:

 

  1. 領導力及人才培養
  2. 薪酬平等及性別同工同酬
  3. 包容性文化
  4. 性騷擾防治政策
  5. 品牌形象

 

目前全世界有484間市值大於十億美元的公司,使用了彭博的性平指數。過去金融是大宗,後來其他行業也慢慢進入,但加入得很辛苦,因為女性比例很難拉高。

 

金融業相對於其他行業,或許指標是比較容易達到,但也顯示彭博的指標,是不是有需要根據不同的行業做調整。

 

性別平等在美國雖然1960年就開始談,但是2020年5月的黑命貴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引起大規模種族歧視的反省,突然五倍以上的企業,都加入了DEI。標普500有402家企業在他們2021年度報告中都提到了DEI,在那件事情發生前,只有72家企業。(社會似乎需要一個強大的撞擊才能改變)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或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Social”都是重要的,這都是國家跟企業首要的責任,性平的進步很重要,但是進步卻很緩慢。

 

近年台灣的發展,金管會也發表了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這必須累積於一些學術研究,而學術研究顯示女性董事足夠,財報表現會比較好。

 

行政院性平會定期呈現或討論性平,政府要求部會,部會去要求私部門。「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簡稱 CEDAW)」這個公約非常古老,但在台灣相當的新。立法院通過後,就必須去遵守,要求各個部會要去接受 CEDAW 的訓練。

 

公務員每一年都要上性平的課程,除了一些基本概念外,會想要聽到跟他們的工作內容比較有關的。所以大家的專長,如果可以跟某個主題相符,就可以協助。他們會比較想聽到業界或科技界的聲音。

 

現在政府性平業務 focus 在這六大議題:

議題一、促進公私部門決策參與之性別平等
議題二、提升女性經濟力
議題三、消除性別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
議題四、防治數位/網路性別暴力
議題五、促進健康及照顧工作之性別平等
議題六、打造具性別觀點的環境空間及科技創新

 

其中議題六,希望透過性別經驗、性別分析,促成研發的創新。所以直接要科技部(現國科會)在113年之前,研發性別化創新操作指引。

 

現在政府十個部會都要發展「性別化創新」,未來如果我們要去協助他們,我們就要知道什麼是性別化創新。女科技人社群,在這樣的脈絡之下,如何和政府部門攜手,這裡有提出三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1. 解決科技領域女性人數不足
  2. 解決科技知識本身的發展與傳播設計的性別議題
  3. 培養科學家本身的性別平等素養,加速科技研究的創新想像

 

1997年歐盟就已經組成女科技人社群,可以看到全世界像是美國、韓國、加拿大等等都有在進行這件事,尤其韓國還有女科技人育成支援法,有法就會有預算!

 

蔡教授提供關於性別化創新的一些好用的線上資源:

  1. 性別化創新中文網:這裡面有跨國團隊研發後,可以完整報告的案例
  2. 科科性別 FACEBOOK裡面有最新的性別科技與議題
  3. GIST 性別科技資源平台

 

科技與性別二大議題「女力」&「創新」如何進行?(其中 AB 屬於「女力」,CD 屬於「創新」):

A. 提升科技領域中的女性參與人數(改善水平性別隔離)
B. 促成更多女性獲致決策地位(改善垂直性別隔離)
C. 運用既有性別經驗促成科技創新
D. 培養科技人本身的性別平等素養,加速料技研究的創新想像

 

其他未來可以思考的內容:

  • 女科技人與政府的「雙向奔赴」?
  • 受邀講課作為溝通平台?
  • 企業與民間思考自身業務與政府議程(如CEDAW)相關之處




QA時間:

 

C 教授:系上老師只有我是女性,但是學生有一半以上是女生。但是系上說招聘老師時不能寫要招女性,因為這樣也是性別不平等,很苦惱。

 

蔡麗玲教授:就法律上是不可以限制性別,但如 CEDAW 聲明,為了加速達成實質平等,可以有特別措施,像是保障名額。系所的人必須自己有共識,當大家的條件相當,可以優先錄取女性。

 

薛文珍主委:您剛提出的狀況,性平會已經正式提出與教育部溝通,給予性別比例失衡的學系誘因與壓力去平衡過來。實質也要從系上內部有共識開始。

 

H 教授:多元性質的名額是爭取來的,而且本身要做努力確保找得到人而且聘得到,所以大家要堅持住。現在政府內部已經要求任一性別要達到至少40%,如果大家有機會進入治理決策團隊,千萬不要退縮。



 

簡介|蔡麗玲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性別化創新」中文網主持人,曾任行政院婦權會(性平會前身)委員、國科會性平委員、物理副教授、工研院光電副工程師。

 

 

 

1686 最後修改於 %2023.%05.%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