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NAS)本月1日公告新院士名單,在105名新院士中,有21名外籍院士,其中1位來自台灣,係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校友,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擔任教授的傅嫈惠(Fu, Ying-Hui)。
台灣高鐵企業工會5/24上午在高鐵股東會外抗議公司調薪制度不公,部分員工因申請「育嬰留職停薪」而被排除調薪,構成制度性歧視,工會要求公司調薪一視同仁,為育嬰留停的員工完整調薪。
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不同的同志團體今日分別在銅鑼灣及中環舉辦活動。在這些活動上,可以見到不少母親的身影。她們有的是大陸遊客,有些是基督徒,亦有同性戀者的媽媽。儘管她們身分背景不同,對性別議題的想法各異,但都樂意聆聽、了解性小眾的聲音。
我們從小所受的各種正式、非正式的教育中,每天都以各種有形、無形的方式在提倡異性戀──「我的家庭真可愛」這種歌頌異性戀一夫一妻家庭生活的兒歌傳唱數十年、「爸爸早起看書報,媽媽早起勤打掃」都是在提倡異性戀。
面對沒有明文規定,卻真實存在於職場中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女性該如何突破?《企業》雜誌(Inc.)給出4種策略,協助敲破這層「無形障礙」:
Lori Duron 著、洪慈敏 譯|台灣商務|2018.5.1
我的兒子有顆女孩心,那是他無比燦爛的性別創意!一位母親走過徬徨、尋覓支持,並深深以彩虹為傲的故事。● 不管你愛什麼,媽媽都愛你!帶著笑與淚,寫下對兒子最毫無保留的愛與支持。● 看洛莉媽媽如何面對外界的異樣眼光和仇恨言論,如何保護孩子不受校園霸凌的傷害,如何自我成長、成為兒子最堅強的後盾。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著|台灣東販|2018.4.26
律師說:非婚伴侶要「共同生活」真的不是一起過日子這麼簡單而已。
僅想同居相伴的兩人/不能結婚的同志伴侶/彼此互助的友伴們…生活在一起,定會面臨現實的各種難題,當狀況發生時,要怎樣用法律保障自己也維護伴侶?
本書藉由平易的文字案例說明,人人都能在生活中善用法律保障自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