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修澤蘭.看見女性與建築

2017.05.09   殷寶寧|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副教授
刊載於專欄 專題報導
给本項目評分
(2 得票數)

建築向來被視為是個陽剛的、由男性主導的專業,歷史上留名的女大師寥寥可數。2016年底,紀念陽明山中山樓落成50年,官方舉辦表揚修澤蘭建築師的活動,但修建築師已於2016年初辭世,讓人徒留遺憾之餘,也帶動對這位建築師的緬懷與討論。

修建築師引發熱議固然來自於中山樓與花園新城等專業實踐的精彩,其女性身影處於男性居多的建築產業中,高度差異化的存在與獵奇心態,始終是社會加諸女性的某種凝視關係。但在此,我想從兩個角度來重新關注修女士的女科技人/工程師角色:首先,相較於其他建築師的專業實踐模式,其扮演的多樣社會角色,特別是當前開始受到關注社會設計的價值,卻早在半世紀前,就已經可以從修澤蘭建築實踐中觀察到;其次,則是其積極透過設計取徑具體改善性別社會角色中女性困境的進步意涵。

修澤蘭女士 1925 年生於湖南沅陵,抗戰時就讀遷至重慶的中央大學建築系。大學畢業後,1947年到台灣省交通處鐵路局任職。2003年應邀前往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客座講學,2016年辭世。修澤蘭多元社會角色扮演可以明確地從其建築實踐軌跡中觀察到:鐵路局的任職經歷使其有機會參與多處火車站與鐵道相關建築建設,如北投員工訓練所、彰化工務段段長宿舍,板橋火車站、豐原車站、舊山線東勢車站等。身為虔誠基督徒,其積極協助創辦國內基督教組織宇宙光、擔任伯大尼育幼院的董事長,為伯大尼組織設計多處教會相關組織的建築,如伯大尼育幼院、中華福音神學院等。受邀參與多處宗教建築或教會學校建築之設計,其中以台中衛道中學聖堂最為人稱道,另外如彰化田中天主教耶穌聖心堂、台北大直的貴格會等。

相較於其他建築師,修建築師較為獨特的角色則是,同時擔任建築設計者與開發商的角色:為開發花園新城社區成立「新城實業公司」,夫婿傅積寬先生擔任總經理,修澤蘭擔任董事長,且以這個角色活躍於業界。包含曾經擔任台北縣建築投資公會的名譽理事長;以新城實業公司身份獲得建築金鼎獎,建材金龍獎肯定;積極參與國內當時剛起步的「建築建材展」─中外建築館等。在建築設計之外,其對戰後台灣經濟起飛後,推動整個建築產業鍊健全完善發展,具有超越時代的眼界及貢獻,女性能在男性主導的專業場域中展現優異表現,積極投身於社會服務的專業典範,似乎迄今似乎無人出其右。

這股投身於國內建築產業發展的熱情,除了對專業價值的信仰外,以愛國心關注於整體社會的進步,關切台灣的現代化腳步,以及當時社會需要大量、高品質住宅的真實需求等課題,則是探討台灣戰後建築發展歷程時較常忽略的面向。烏來的花園新城為台灣出現的第一座郊區住宅社區,開發迄今近五十年,社區居民仍感念於當年規劃設計開發者的深謀遠慮,取法當時歐美各地現代化、高品質的郊區住宅模式,意圖為台灣引入良好的住宅環境設計概念,然而,在此所蘊含的良好住宅品質設計,不僅致力於提供優質的環境,更是充分思考體貼使用者的處境與需求,積極透過設計來營造更好的生活。

身為職業婦女先驅,修建築師主張,女性應該積極投入職場,不受限於家務勞動時間。但意識到家務工作是限制女性社會發展的關鍵。故規劃花園新城時,針對服務設施與內容規劃,投入相當大的心力。例如,社區內設置的超級市場販售已經初步處理過的食材,以方便主婦備餐。另台灣當時尚未有系統廚具的生產,新城團隊仿照歐美國家,自行研發出現今普遍的廚房流理台,讓每個家庭廚房設置有洗碗機、廚餘清理機、碎骨機等標準配備,提升品質外,也為每日準備飲食提供有效率的服務機能。為了讓家中各式工作更為輕鬆,社區裡設有餐廳外,另提供洗衣中心,備有洗衣烘乾機,設置販售飲料的咖啡果汁機,沙發休息區,讓獨自在家負擔家務的母親也能享有社交活動。社區設有托兒所,減輕主婦負擔,更確保對孩童的專業照顧。為了讓退休長者享有完善養老生活,設計專門提供給長輩的住宅單元,設置了協助備餐的大廚房,以及多人共同用餐的空間,讓長者相互陪伴,就地終老。從考量家中主婦準備食物的家務勞動負擔,期許讓老人與小孩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顧等,這些當代才開始被關注與重視的安居課題,但修建築師卻早在半世紀前就已經讓這些住宅夢想實現了。雖然因為社區管理等因素而逐漸退去服務能量,但修建築師擘劃出的良好居家環境想像與實踐,顯然讓我們可以對建築師及其專業,懷抱更多的期待,或是等待。從修建築師的專業實踐中,也讓我們重新看到女性與建築的緊密連結與各種可能。

10021 最後修改於 %2017.%05.%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