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月號 196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24.04.14   林志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特聘教授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我們期待在實質平等下,能有更多好的政策,讓女性在本業上綻放光芒,也能在公共事務的參與上,展現更多的能量。

(照片出處:Image by tirachardz on Freepik)

公眾的事也是我的事─女科技人的公共事務參與

本期續擔任客座主編,繼上一期的「女科技人的身心平衡之道」獲得廣大迴響後,本期主題為「女科技人的公共事務參與」。其實這兩期都是推己及人,在回國投入高教至今將近 20 年,我除了研究教學和服務,做了非常多的公共事務參與。在許多負重前行的日子,難免會感到行路艱難,很想知道其他人是怎麼走過來的?同時,我們會出國攻讀博士,很大一個動力都是希望能為社會作一些改變,因此學者常常是社會改革的重要推手,即使很疲累,公共參與的事務會讓我們產生巨大的成就感,因而更加廢寢忘食。

我先生曾經告誡過我:過勞因為心太滿。我啞口無言。因為確實,在大學的教學研究服務要求下,要經營家庭、照顧父母孩子、扮演好支撐配偶、支撐學生、同事、朋友的角色,還有各式各樣的校務和社會公益工作要承擔,常讓我如走鋼索一般難以平衡。在交大(現在的陽明交大),我擔任過所長、副院長、性平會執行秘書、教務處法律諮詢、校務法律諮詢、學術倫理委員、副國際長、校教評委員、管理學院和科法學院的院教評委員、所教評委員、交大法學評論的總編輯,各種公益工作族繁不及備載。司法改革國是委員、中央廉政委員、陸委會諮詢委員、法官評鑑委員、各部會的人權委員,佔據我許多原本可以休息的時間。我長期撰寫 FB 的貼文推廣法普分享經驗,每年演講超過 60場,過去三年還兼任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董事長,任內遇到防疫保單海嘯的風暴,在面對失智症媽媽的照護和工作研究的各種壓力,一直保持公共社會參與,最後還硬著頭皮接受徵召來選舉立委,我確實也會有左支右絀、力不從心的時刻。但有趣的是,公共事務會見證專業的力量,我們平日的研究能量,透過公共參與發揮出來,能真切看到社會因此往更好的方向改變,又會覺得不辜負我們進入學術圈的初心。

早期女性被認為社會的公共參與度不足,這在如今已經有可觀的改變,但是學術行政以及公部門的女性主管比例偏低,與管漏現象和女性在育兒、家務上需要承擔較多,確實也是不爭的事實。

幸而,隨著性別平權的進展,有越來越多的女性積極投入公共事務的參與,用專業、女性的視角與女性的生命經驗,治理校務、組織社團、甚至入閣以推動政務。本期邀請到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也是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併校後的首任校長)、長期為交通大學教師會付出、為教師們權利奮鬥的唐麗英教授、本屆女科技人學會的理事長、陽明交大的洪瑞華講座教授,以及過去長期擔任女科技人電子報總編輯、現任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洪文玲老師,分享他們在傑出的科技專業之外,對公共事務的投入。這幾位師長都是我多年來的好友,也是我的楷模。感謝他們豎立了利他典範,為學術社群、學術行政、與公共福祉的付出。我們期待在實質平等下,能有更多好的政策,讓女性在本業上綻放光芒,也能在公共事務的參與上,展現更多的能量。

 

後記:謹以本期和本文,紀念用熱情和生命,為性別平權性平教育等公共議題付出、並對女科技人社群貢獻良多的吳嘉麗教授,謝謝您,想念您。

739 最後修改於 %2024.%04.%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