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月號 172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22.04.14   洪文玲| 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 總編輯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四月是充滿希望的春發之月,也是升大學的青年學子不免感到困惑茫然或充滿喜悅、盼望各種心情的時刻。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都希望一起來檢視科學科技領域的性別狀況。

現在的女學生還會面對選讀科學與科技的障礙嗎?在教育領域跟職業場域,還存在不適當的性別文化偏差,或是制度不平等嗎?女學生和男學生們如何可以自主選擇支持自我實現的學習領域?如何在人生各個階段都擁有適當的支持呢?這些經典的性別與科技問題,或者是說科技領域中的性別議題,並不容易審慎深入地回應。我們需要嚴謹的研究方法,及田野調查分析規劃,以台灣優質的研究能力深入去了解,並思考台灣想要,應要的新常態。本期電子報的主題是,「科技中的性別研究」或「研究科技中的性別」。

 

性別研究(或婦女研究)是如何出現在台灣高等教育/科研機構中?進而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本期【專題報導〈科技領域為何需要性別研究?〉,由高雄師範大學蔡麗玲老師向大家說明「性別研究」無處不在的重要性,同時分享國際案例與組織如何以性別角度思考,引動出「創新」力量。在【職涯】也轉載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姜蘭虹老師撰寫的〈臺大婦女研究室成立十問〉,細說台大婦女研究室成立的歷史緣由。婦女研究或晚進的性別研究,在高等教育機構中現身,進而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有賴很多前輩的努力。要對科技領域性別的深入研究,必須使用性別研究的力量。

 

專題報導】提供另外一篇由台北大學陳婉琪老師(現任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發表文章改寫,〈性別色彩揮之不去?給分組前閱讀的一封信〉一文,對於高中女學生科學能力和選組意願的探究。喜歡學習科學數理化生的女生,和有意願選讀自然組這兩者是絕對正相關嗎?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許多女中有更多的學生選讀理組,這表示科學、科技受到大多數女生的嚮往嗎?那為什麼進入科技產業職場的女性還是少數呢?這些都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這篇文章討論一些思考的方向,及未來可以一起研究的提問。

 

台大地理系姜蘭虹老師在1970年代,從具有平等文化的香港到台灣就學之後,赫然發現必須面對當時台灣對女人、對媳婦的沉重刻板枷鎖,在家庭、職場無所不在。她在本期【特寫】〈突破傳統婦女角色〉一文中,婉婉道出她堅持不為傳統所困的人生,令人敬佩,也感謝這些勇敢的前輩,如同美麗的花朵開在歷史的道路上。

 

進一步探究性別少數的學習路徑,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博士生黃勇壬在本期【教育】專欄〈產科護理部只看見性別,更是看見父權體制下的性別期待〉一文,分享身為一位生理男性的產科護理學生在產科實習的經驗,提供一個似乎是對面視角,但又無比熟悉的故事。如果科技中的女性少數情境, 能經由大家的女力,進展到科學科技領域的(女性視角)平權、平等,這能否也提供另一面鬆動父權體制對男、女的期待的啟示?

 

新聞分享】兩位台灣近期因自身傑出成就而獲得肯定的女性科學家,分別為清華大學特聘教授趙蓮菊獲國際期刊《科學》刊出論文,以及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秀敏獲得「2022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該獎項由台灣萊雅設立至今已屆15年。

 

本期【好文】首先有粉專「科科性別」分享國外研究團隊對女性癌症預防與早期發現尋獲了新方法!又有台灣離岸風電的標竿「上緯新能源」,以風電女力為主題發佈一系列女科技人故事,歡迎讀者一起來認識~;今周刊專訪「陽光伏特」熱血的創辦人陳惠萍,談到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的感動,成功為綠能找出新商業模式、降低門檻,使民眾能更輕易地參與綠能發電;最後,久別6年,2021年女性創業家黃韻如為台灣再次獲得「卡地亞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該獎項鼓勵參賽者以守護民眾健康與福祉、減少不平等、因應氣候變遷等為主旨。

 

春天是各種植物發芽、成長的好時光,本期介紹的幾個性別研究機構的成立,與性別研究取徑對「科技中的性別議題」的可能啟發,大家一起來在妳關注的議題中,種下性別研究的幼苗吧!

1753 最後修改於 %2022.%04.%1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