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倡議工作者的一天-專訪張希慈 精選

2022.11.14   林育葳|邊邊女力協會社群編輯
刊載於專欄 一日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再度面對性暴力時,能夠相對理性地看待自己被偷拍的遭遇,也能清楚知道受害並不是個人問題。於是這次她迅速地整理好自己的情緒,更進一步地開始進行數位性暴力倡議。

(封面出處:Unsplash)

8:00左右,張希慈起床,身為接案工作者她直接在家開始一天的工作。

 

張希慈,靈魂實驗所執行長,雖然有「執行長」這個職稱,不過卻不受頭銜框限,是一名斜槓工作者。希慈參與成立地方型文教基金會、擔任社會議題顧問,同時也透過講座、課程或是文章進行社會倡議。工作內容廣泛之餘,她所關懷的議題也相當多元,性別、公益和社會創新都屬於希慈的守備範圍。

 

希慈自高中開始就對於性別議題有所好奇,不過真正開始感覺到自己與議題切身相關,是從2016年起。自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社會輿論開始漸漸關注起「女力」,作為青年組織城市浪人的創辦人的她,也因此經常被邀請到各個地方分享女力創業的經驗。2020年時,由於朋友遭遇性侵害,同樣曾經歷性侵害的希慈,驚覺性暴力議題已經存在在自己的生命裡好一段時間了,而自己也在這段期間中漸漸長出了面對它的力量,因此希慈開始閱讀相關資料,並公開分享自己過去受到性侵害的經驗,隨後開始透過各種方式投入性暴力議題。



10:00-10:30間,希慈通常會開始一天的第一個線上會議。

 

作為斜槓工作者的希慈,手邊經常有許多專案正在進行,內容包羅萬象,其中一項「安心如廁計畫」就是透過蒐集公共廁所的使用者經驗,了解可以如何重新設計公共廁所來讓如廁者更安全,這個計劃的開端,同樣來自希慈親身經歷到的性暴力經驗。2021年,她與300多名女性遭遇公廁偷拍。嫌犯首先在網路上鎖定受害者並追蹤其活動行蹤,進而在活動現場的廁所安裝偷拍器材,最後再將影像連同受害者的個人資訊打包販售。

 

由於本來就對於性暴力議題有所研究,希慈再度面對性暴力時,能夠相對理性地看待自己被偷拍的遭遇,也能清楚知道受害並不是個人問題。於是這次她迅速地整理好自己的情緒,更進一步地開始進行數位性暴力倡議。



下午,希慈通常會換地點開會,或是四處奔波參與講座。

 

性暴力防治是希慈經常分享的講題,她不僅在講座裡分享自己從創傷到復原的心路歷程,更以鉅觀的統計數據帶領聽眾認識台灣性暴力防治的現況,以及分享受害者可能面臨的處境和可以動用的資源。

 

說到自己為何能夠復原,希慈強調支持和陪伴的重要性。由於身邊不少朋友和工作夥伴都有助人工作的訓練,她獲得很多支持和幫助。舉例而言,在撰寫及分享自己受到性侵害經驗的文章前,她便曾向勵馨基金會討論,評估公開自己的倖存者身份可能會面臨的各種情境,她身為律師的弟弟也很願意提供法律上的建議。除了親友的支持外,衛福部近年開設的希望種子創傷復原中心提供一整年的諮商服務,也成為她復原的助力。

 

被問到有什麼想和其他曾經遭受性暴力的倖存者說的話嗎?希慈說,對於受暴者來說,「常常會覺得自己有錯」是很常見的想法,然而並不是經歷到性暴力就代表自己就是不好的人。每個人復原的方式都不太一樣,並不存在著標準的復原路徑,多去理解其他倖存者的經驗,也多和專業的助人工作者溝通和討論,再慢慢釐清最適合自己的復原方式就好。



下午4、5點左右,希慈結束了演講回到家

 

雖然回到家後就是自己的時間了,不過由於性暴力牽涉到許多不同領域的專業,希慈還是持續閱讀相關資料,增進自己對議題的認識,為下一場活動或會議做準備。同時她也意外地發現,雖然一開始看相關書籍或是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而非復原,不過這些資料也讓她能夠以更理性地方式去分析自己的經歷,並進而理解該如何與這些經驗自處。


訪談的最後,被問到做數位性暴力這種高強度的議題的倡議會不會很消耗,希慈溫柔而堅定地回答:「每一次倡議本身就會找到倡議的原因。」每一次的講座結束後,她都能收到不少正向回饋,無論是倖存者或是親友的經驗分享,或是認為她分享的知識「很實用」的肯定,都提供了希慈繼續倡議的動力;除此之外,身邊並肩作戰的倡議夥伴,也提供了她支持和繼續前進的勇氣。無論是作為倖存者還是倡議者,在這個以「性暴力」為大敵的戰場上,希慈都並非隻身一人,而她今後也將持續在此作戰。

 

 

 

1162 最後修改於 %2022.%11.%29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