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浸在研究與教學的幸福生活

2009.04.10   朱淑君|國立成功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
刊載於專欄 特寫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前不久剛好有幾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因為課程需要介紹一名女科學,家,來找我做訪談。這篇文章是我靠著印象把訪談的內容增減而成。

家庭背景、父母的教養方式

我來自一個平凡的家庭,從小在眷村長大,排行老二,一個哥哥、一個妹妹。

父親晚婚,軍人退役後靠推銷保險賺錢養家,母親一直都是家管,在家裡接些代工賺錢貼補家用。爸爸、媽媽的學歷都不高,爸爸初中沒唸完就變成流亡學生從彼岸漂流到台灣來了,無依無靠只能靠當兵養活自己。媽媽是澎湖人,家境也不好,為了貼補家用,小學畢業後就工作幫弟妹賺學費,沒能繼續學業。也因為父母親本身沒有好的學習環境的遺憾,爸媽都很注重孩子們的教育,小時候家裡不是很有錢,但只要是跟唸書有關的花費,爸媽一定想盡辦法滿足我們的需求。眷村是個龍蛇混雜的環境,慶幸有爸媽嚴格的管教,沒讓我學壞。

 

個性特色有什麼不同處

我很早就開始對自己的事負責。應該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吧。那年爸爸帶著媽媽第一次返鄉探親,平常天天被盯著唸書的我,猶如脫韁野馬,打電動、看電視、不做功課樣樣來。想當然爾,爸媽回來後我的成績一落千丈,也被修理得『金閃閃』。隔次月考我是班上第一名,所有的科目,我只差 0.5 分就滿分。但在那之後,我跟爸媽說以後我會自己念書,不要再管我唸書的事了,我會自己負責。我一直知道我不喜歡被管,我做一件事情喜歡是自己想做而去做,而不是被逼著去做。就算是一件我原本想做的事,硬是被逼,反而會覺得反感而有反效果。我也不喜歡為了獎賞去做一件事,用可以獲得什麼報償去引誘我,也無法提起我的學習的興致。我想『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我原本就喜歡的事,可以自主學習,很快樂。國中畢業後我經由數理資優保送徵試而進入高雄女中就讀。這是一個意外,因為我不是能力分班下所謂的資優班學生。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雄女學風自由,滿足了我不喜歡被約束的個性。同時在雄女,我看見許多能力很強的人,又,在這個都是女生的環境裡,在沒有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拘束下,可以讓女生在各方面發揮長才。『女男一樣行』的觀念便是在當時自然而然地建立的。因此在之後的發展,我從來沒有因為『我是女性』這一點而作任何特別的考量。

 

覺得自己的成功特質是什麼?天生 or 努力?

從大學開始我開始很認真讀書,大學我以第一名的成績從班上畢業,靠的是什麼?我想是靠著『相信自己』的信念吧。我有一個念交大資工的哥哥(當年是理工科分數排名前十的系所),在父母眼中比較聰明的自己,潛意識裡似乎也覺得自己應該可以表現得更好的。大概是想證明自己可以,大學時我很認真唸書,從不蹺課、總是坐在前三排聽講,上課前都會把前次上課內容複習一次,銜接新課程就較容易。就算我打校隊、跑社團、兼家教,對我而言,課業還是我的本分及第一要務。因為相信自己可以,我不會排斥難的課程、總是希望老師可以多上一些、深入一些,覺得多學一些是賺到。後來我自己想一想,大學我能以第一名的成績從班上畢業,其實原因應該不是我特別優秀或聰明,而是我相信自己可以,以及不自覺的努力。

 

為何決定朝向科學領域發展?如何決定研究領域?

為什麼朝向科學領域發展?沒有為什麼,因為我喜歡邏輯推理、討厭背東西,所以理工科比較好、文科比較差。選擇理工科只是順著自己的性向,選擇相對容易的事做。大學為什麼選擇基本科目物理就讀?高中課程內我最感興趣的科目是物理,大學科系分門別類太多、太雜,在無法確定各系所的內涵時,我保守地選擇我確定感興趣的物理系就讀。之後的選擇也都是順著我的性向,選擇光電領域也是因為大學課程內我對電磁學及光學特別感興趣。念了工程後,關心的問題從單純的『為什麼?』擴展到『可以用來做什麼?』,所以目前對探討光學應用及其相關的物理問題感興趣。

 

在做研究上有沒有什麼人影響你很深?

在做研究這條路上影響我的有兩個人,第一個是我的博士班指導教授陳志隆老師、在博士班跟著與陳志隆教授學習做研究的互動裡,透過他的視野,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他引導我在研究領域裡去看前人的作品、找重要的題目,做有意義的題目。在這樣的過程裡,建立了我對作研究的興趣,可以說對研究的興趣是做出來的。對我來說,找出答案、解決問題及完成一件事情,是有趣及有成就感的事。第二個影響我的人是日本東海大學的大塚建樹教授,博士班畢業前我去他那裡訪問見習了三個月。大塚教授做實驗嚴謹的態度及無所為而為的求真的精神令我非常印象深刻。而兩位教授對做研究的辛勤的態度也是我所學習仿效的。

 

有沒有遭遇過困難?或有不好的情緒、壓力時,怎麼排解?

其實在脫離學生身分,選擇教職前,我曾陷入自我懷疑的情緒中一陣子。唸博班時,身邊的同儕們個個都十分優秀,那陣子,我總是看著同儕們的優點。儘管自己有不錯的研究產出,仍覺得自己不夠好、還不行。能否獨當一面?能否以研究工作為終身職?我對自己產生了很大的懷疑,擔心著未來的事。那時我跟我的指導教授談了很多,他覺得我行,但最糟糕的是我自己覺得我不行。我就像第一次要學習飛翔的老鷹一樣,不敢展翅。我記得當時他對我說:『人各有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我只看著別人有的優點,忘了看自己擁有的東西。在那段低潮的時間裡,我看了不少自我激勵的書籍刊物,包括一本卡內基的紅書<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裡面有許多觀念令我獲益良多。觀念改變、行為改變、命運也就跟著改變。儘管那段時間的低潮,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煩惱、壓力及不快樂。不過在那過程裡,我學會了自我激勵與及對別人有更多的同理心,這些對我之後從事教職工作其實有很大的幫助。

 

對研究、教學的態度

來到成大任教已經近三年了,我非常喜歡目前的研究、教學生活。作研究目前對我來說是件我感興趣的事。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解決問題,就像玩遊戲破關或是做手工藝品一樣,充滿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跟樂趣。教書也越教越教出興味來,這幾年觀察下來,一個班級裡大約有1/3的學生很認真上課、1/3學生很隨性上課、1/3的學生無心於課業。開始教學之初,難免會因為一個班級內少數無心學習的同學的課堂表現,影響自己上課的情緒。但改變心態為『就算只有一個學生想認真聽課,我就會認真教學』之後,感染學生學習的快樂,我也教得開心。教書的另一個好處是『教學相長』,學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常會讓我做更深刻的思考、獲益不少。帶學生做研究我還是新手,我只能仿效我博士班的指導教授一般,多幫學生想、給學生可想得到的最好的建議,抑或多跟其他前輩們請益。

 

得到女科學家新秀獎的感想及自己對未來的期許

得獎是一個意外的驚喜,給了我肯定跟鼓勵。做研究我還只是一個新手,未來還會繼續努力,希望可以做出重要的應用。對未來的期許?如同我當時應徵教職時的自傳內容一般,尚未改變。『對未來的生涯規劃方面,我希望可以成為一個獨立、專業的研究者。學海無涯,希望從事教職的另一個考量便是希望能在和學生的教學互動中,不斷地穩固、拓展我的知識範疇。長遠的夢想是,希望可以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持續的前進,終生學習。期許最終能對現有光學知識範疇或是工程應用上有些許的貢獻』。

2988 最後修改於 %2018.%05.%2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