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技人的故事分享

2012.04.10   游萃蓉|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
刊載於專欄 特寫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為讚美而用功的求學時期

我出生在宜蘭員山鄉下地方,生長在十分開明的家庭,國中時期之前我住在附近有13個小孩的外婆家,因為父母都是小學老師,對我們的功課十分重視。

記得小學第一次考試,老師是當時所謂的外省人,我都聽不懂國語,也不知成績的意義是甚麼?考了全班幾乎是最後一名,我母親見不對勁,開始教我如何讀書,除理科外,其他都是一拿到課本,就把課本全都背起來,從此成績一路進步到第一名。直到國中畢業,也常都是維持在班上第一名。記得小學時,外婆早上三點鐘就會起來餵雞、做家事,每次月考那幾天,我都會請外婆四點鐘叫我起床,把要考的科目全覆習一遍,才去考試,主要是想每科都拿滿分。如今想來,當時之所以那麼用功,是發現只要成績好,就會贏得各方讚美,爸爸、媽媽、老師、親友,尤其是我父親。更重要的,可以從父母眼中看到欣慰及驕傲。這種情境,一直到我考上北一女、甚至考上公費留考、申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及拿到博士學位,都扮演著關鍵性角色,給我努力的力量。我至今仍不知道,如果沒有這些鼓勵,我是否還會那麼用功?所以我深深相信,「無論做父母、老師、或者公司主管,一定要常給小孩或部屬欣賞與讚美,不只是功課或成績,無論是哪方面的好表現,都要常給予肯定與稱讚,因為那是自信及成就感的來源,使人持續上進的原動力」。

從我外婆、我的母親、以及我自己,我看到女性在不同時代的際遇,以及我們這一代女性的幸運。外婆天資非常聰穎,但古時候女生沒機會受教育,一生辛勞,她直到80歲才開始和鄰居一起去念小學,但我外公外婆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再苦都要讓八個女兒、五個兒子都去接受高等教育,他們也都幾乎念到大學甚至博士畢業。我媽媽是家中的第二個孩子,學生時代,只有在學校才有時間讀書,回家就要幫忙照顧弟妹,即使這樣,她一樣因認真讀書而成績優異。但她為減輕家裡經濟負擔,於是捨棄高中,去考了不用錢又有生活費補助的台北女師,畢業就回家鄉教小學。我至今都在想,若是我媽媽去考大學或者像我大舅舅去美國留學,以她做事的嚴謹及認真的態度及能力(她功課及工作一向都是提前完成,且表現十分優異),一定是非常有成就的女性。所以我常想,這世上天資聰穎、優秀的人很多,卻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機會,也因此能有機會讀書,就是一種福氣,就該好好把握,再者「人與人之間本無優劣,天資聰穎者處處皆是,認真努力是必要條件,成功與否,差別常只是在誰能擁好的機會而已」。

當我細細回憶求學過程,發覺我的母親對我一生的為人處事,影響非常深遠。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在餐桌上聊她如何教導班上小學生,尤其是弱勢的同學,我感受到了一位教育家的風範,讓我認為那些才是真正一位老師該做的。她也教我一日三省吾身以及勤能補拙的重要性;她更提及她的祖父多麼認真工作;我大舅,舅如何向教授借錢去留學,而後省下獎學金,一面還錢,一面寄回外婆家給弟妹繳學費讀書的故事;以及三舅自美國來信,提及多麼享受高科技研究的樂趣!也因此,我小時就立志要當個好老師,照顧弱勢學生,我也常要每天反省自己有無做錯事,要認真讀書,做好每件事,甚至要加倍努力才能勤能補拙。更在國中就立志要去學理工,享受高科技研究的樂趣。這也是促使我在國中畢業後,遠道到台北考北一女,住三姨及二舅家讀北一女的原因,只因為北一女較有機會可以考上好大學的理工科。而後更期許自己大學畢業後積極赴美留學,這都跟我母親餐桌上的閒聊話題息息相關。從小,從我母親及外公外婆處,學到善良、正直、與認真努力。而從我父親處,及受阿姨舅舅們的照顧與相處,學到喜好與人交往的特質。這讓我不禁想到,「父母及家庭教育,對小孩的一生,實在是影響深遠,也更了解到典範學習的重要」。也因為受我母親的影響,自小至今,我都是秉持著「盡全力、認真的做好每件事,要做就做到最好,不然就不要做」,以及「做什麼像什麼」的做事態度。

 

赴美留學

我常鼓勵學生有機會要出國留學,讓自己有不一樣的人生,培養獨立及韌性,以及擴展自己的視野及國際觀,尤其是女孩子。這主要是來自我自己的親身經驗,以及因為赴美留學對自己性格上的影響。雖然在清華大學材料系念大學的時期,班上同學因學校強制住校,而彼此之間有著深厚的同學情誼,生活充滿樂趣。但我自己就是因為出國後,個性才更變得更開朗及更有韌性。在台灣,女性在各方面受到的限制一向較多,但出國之後,看到歐美的女性的生活,才慢慢了解,自己也可以不受他人影響、可以獨立生活、放開心胸擁抱人生、以及珍愛自己。而且「兩性也可以平等共存、創造雙贏,以及工作與家庭可以兼顧的生活態度」。在MIT五年中,雖然生活充滿挑戰,繁重的功課及研究壓得透不過氣來,但卻也是我一生中是我最快樂的時光之一。不但認識來自全世界各地,很多優秀的同學,也去過不少地方玩,同時也在這時很幸運的遇到同在MIT求學的另一半張平。他對我在工作、家庭、及生活的平衡及態度上,影響甚鉅。因為他是個兩性平等的執行者,讓我可以做我自己,發揮自已的潛能,全力以赴,而且無後顧之憂的為事業衝刺。這讓我感受到「找到對的人、對的環境,是帶來美好人生的關鍵,可以讓你活得更有自信、更自在」。

在MIT留學這五年,我不但結了婚,拿到碩、博士學位,還意外的在博四時生了大兒子。人是健忘的,至今大半只記得喜獲新生兒的喜悅,幾乎已經忘了和先生12小時輪流進研究室、帶小孩的辛苦。這讓我體會到,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夫妻同心,是有能力兼顧工作、家庭、及小孩的。我記得曾在當時同學會刊物上寫了一篇「兩個研究生及一個baby」,而且在MIT草地上帶小孩也被拍了照,上了MIT學生報紙「TechTalk」的頭版。現在常有學生問我,老師妳是怎麼辦到的?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這除了感謝我父母在經濟上的資助、婆婆到美國協助照顧小孩半年多、以及指導教授的開明外(他現在已是MITProvost),第一個想到的是「找對另一半是第一步,然後就是決心及有效的安排時間,凡事依重要性優先順序去做,並做取捨」。更重要的是,夫妻必須同心共度艱難時光。

 

職場經驗

1990年,我一人帶著一歲半的大兒子回清華大學材料中心服務(先生在小孩三歲才畢業回國),展開了我的職場生涯,在我擔任了五年副研究員之後,深感所學在鄰近科學園區,應更能發揮、更具挑戰,於是在1995年進了聯華電子,從工程師做起,直到2003年底因聯華電子研發部遷移南科,因家庭在新竹無法南下才離開。而後幸運申請到母系清華大學材料系服務,從事奈米電子、軟電、生物感測及顯像、及太陽能電池等研究至今。

在聯華電子八年,是我事業上發展最迅速的時光,我進去時是由工程師做起,進無塵室工廠進行研發工作。聯華電子是一個鼓勵多做事、多學習的地方,我工作十分認真,常沉醉在研究新技術、及享受把事情做好後的成就感中,也常在半夜小孩們睡了之後,開車回公司繼續工作。很幸運的,聯電主管們對我都很好,尤其是擁有深厚技術、人品佳、個性率直的羅應聰博士,他好比我的父母,教我訓練自己分析能力,及如何當個優秀無私的leader,去帶領研發團隊,追求卓越。也因此,讓我開始對自己有些許自信,並成了往後在職場上奮鬥的基礎與力量。在聯電這八年中,學到許多東西,包括先進半導體製程模組及整合研發、甚至業務行銷等,離職前也升到中央研究發展部副部長,負責先進模組研發。很幸運的,因為有公司及主管們的提攜,加上有很優秀的團隊一起努力,得以先後由公司推薦而獲得傑出青年獎(1998年中華民國電子材料及元件協會)、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1999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國家發明獎個人組金牌獎(2000年中華民國經濟部)、及十大傑出工程師獎(2001年中國工程學會)。而另一方面,公司給的酬勞也不錯,使得我離開後,能無經濟壓力,可以秉持以服務、無所求的心境,為教育下一代而努力。在這充滿挑戰的八年中,我看到了台灣在高科技的競爭力,也從許多有成就的主管及同事中,觀察歸納出「八項成功的人格特質,包括自我認知、做事態度、專業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終身學習、抗壓能力」,這也是後來我在清華大學材料系任教時,希望教導學生,使他們都能具有這些能力。

離開聯華電子回清華任教時,突遭我大弟弟不幸車禍往生的變故,加上之前母親得到腦癌,有九個月不能言語,及身體器官逐一失效而至往生的痛苦歷程,讓我深覺人生無常,需把握當下的重要。我開始思索,如何度過未來的人生,於是我開始看淡人生,想做一些對別人有正面影響、有意義、以及以服務為本的事。於是我選擇了回母系清華大學材料系任教,我最常花時間在教學及與學生互動上,期能為學生解惑,分享經驗,希望訓練學生有獨立思考能力,具備競爭力,能在強化自己後,將來能回饋社會,並產生正面的影響。教書生涯,很榮幸受學生肯定,得了傑出教學獎及導師獎,這是意外的收穫。我也很幸運,在研究上,有機會和生科系張兗君教授、葉世榮團隊合作,進行腦神經探針的研究,希望未來能幫助到中風、神經受傷、及柏金森症的病患。同時也和生科領域張晃猷、彭慧玲團隊合作,進行生物感測器及顯像的研究,希望為疾病防治及早期診治盡一分力量。而在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是希望為未來能源及環境,盡一份心力。

我深深以為,「能無所求的付出、對有益人類未來的事盡力、以及為別人帶來快樂,是一種幸福,更是心中快樂的泉源」。現在我也是秉持這種做事態度,為光洋應用材料科技(股)公司服務,希望能對台灣的先進材料研發,及國內產業關鍵材料自製化,盡一份心力。

回首22年的職場生涯,年輕時期充滿活力、認真好強、追求成就與績效,也因而難免給自己很多壓力、患得患失、愛計較、憤世嫉俗。這當中,我先生溫和冷靜的個性引導我,使我不致於衝過了頭。我兩個兒子,也一向乖巧,不讓人操心,甚至常會安慰我這個老媽。而我隨著年齡增長,才漸漸領略出人生許多道理,知足之外,也學習要更謙虛,及對別人更加寬容。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常發現若能凡事以善良、正直的心為出發點、珍惜自己擁有的、多幫助他人、不計較、無所求、盡力而為、遇挫折與失敗時能停止自責與沮喪,並馬上反省再出發,那麼冥冥之中,在某個時間點,常會因自己過去的付出,而有意想不到的好回報。

 

其實我常勉勵遭受挫折的學生,也常常提醒自己「凡事盡力而為,做好每件事,機會來了才能抓住。但萬一失去機會,也不要難過,因為把時間拉長來看,不到最後,你永遠不知道這個機會是好或是壞?要正面思考,只要持續努力進步,還會有更好的機會。而且十年後,再來看現在的挫折,常會發現那其實是微不足道的事」。

回首自己過去在求學時期及職場生涯,一路受到父母、親友、及多位貴人幫助,而擁有不錯的人生,令人心存感恩。嚴格說來,我也不確認自己往後的人生,對他人還能貢獻多少。但我卻能很自豪的說,自己將會始終秉持著正直而善良的心,認真的去做好每件事,希望對他人有正面的幫助與影響,這樣就心滿意足了,也不虛此生。

 

5188 最後修改於 %2018.%05.%2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