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與科教齊行—戴明鳳專訪

2012.08.10   林千琪|本刊特約撰述
刊載於專欄 特寫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由實驗室開始

採訪的這天,適逢強勁寒流襲台,陣陣冷風肅颯著吹進清華大學的校園裡,但是循著學校指示牌的方向,卻來到了一座畫著愛因斯坦騎自行車的鮮明指標前,昭然示意著一處不同於傳統校園的地方就快到了。

順著這座趣味指標往前,走進還搭著鷹架與紗網的第三綜合大樓,普通物理實驗室就隱身在此;與外牆工地般的面貌截然相異,普通物理實驗室內光線明亮且具設計感的空間,讓人難以與傳統實驗室畫上等號,其中擺設著許多新奇的科學工藝作品,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還沒來得及把眼前之物細細觀看,專訪主角戴明鳳教授已翩然來到,清瘦素雅的她,溫柔地招呼著我們逕行入座。

戴明鳳閃著一雙大眼睛,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起這處迥然不同的「普通物,理實驗室」這裡有著許多讓人目不暇給的科學趣味物件,都是她陸續由世界各處帶回的,戴明鳳說:「我希望我們的普物實驗室是一間開放性的場地,有興趣的各界人士都可以進來參,觀,甚至動手實地操作也都很歡迎」語未畢,仍是寒假期間的實驗室,大門那頭傳出了學生想進來參觀的詢問聲,原來是一位清大的一年級同學帶了中正大學的同學前來,這正是戴明鳳希望形塑的能量──讓大眾對科學的嚴肅刻板印象改觀。這位同學自發性地向校外同學介紹起這間與眾不同的普物實驗室,讓改變的能量點滴累積,使人人發現到科學與生活是這麼貼近,就是戴明鳳在科教工作上最大的理想。

這兩位同學就在這座展示廊道上,輕鬆又歡樂地與這些科學展品互動,在自由開放的氣氛中進行自主學習,戴明鳳表示:「我希望這間實驗室可以成為一處自由參觀的場所,只要是一般助教工作的時間,這裡都歡迎參觀,至於假日時段,也因為我們經常辦理活動,所以也都會隨著活動而開放。」這麼親切的大學實驗室,在國內著實不多,實驗室的開放參觀精神就是,無論仍在校就讀與否,都能夠隨時前往探索,盡情發覺自我與科學間的有趣關係。

 

■科學學習歷程

戴明鳳,目前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自小生長在台北的她,是位親切又熱心的師長,在科學界內更為難得的清秀佳人,戴明鳳說:「我進入清華物理系就讀時,是創系以來第三位女,學生」由此可以了解,慧黠的她,當年肯定有著不少清大學子的愛慕,戴明鳳低調的表示,讀書的時候她一向非常專注於課業,所以也沒有太多餘裕用在課業以外的事,一切以書為重,因此終身大事也是靠雙親的撮合才有今日的良緣。「我跟我先生還是雙方刻意安排的『相親』之下認識的,兩人分隔在台美兩地,各自努力自己的,研究」戴明鳳繼續說道:「而我也因為沒有孩子,對工作可以說是能夠全,然地投入」雖然僅是簡單的言語,卻可以了解到她與先生之間的深厚情感,會是支持她灌注在學術的重要力量。

 

■跨入科普的緣分

然而,戴明鳳在93至95年時,由中正大學轉往吳鳳技術學院的電子系和光機電暨材料研究所任教,擔任所長一職。戴明鳳回憶起這段經歷,她說:「突然來到技職體系的學校,面對,的學生特質與以往完全不同」戴明鳳續言:「這些學生的反應非常直接,只要課堂在理論上著墨太多的話,學生。們不適應的表情會立刻反映在臉上」因此戴明鳳便開始思索,如何以深入淺出的教學,再佐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具來使教學成效良好,於是開始跨足科普教育的領域。

另於96年時,戴明鳳再改到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自然科學系服務,於是再轉而接觸到師範體制裡的學生,對於她的教授角色又萌生出新的試探方向,一年後,再轉任至清華大學物理系任教。對於戴明鳳而言,可以說是重回母校母系格外興奮之外,對於物理研究與物理教學的想法與概念,也益發豐富,眼神發光語調自信且高昂的戴明鳳,就是這樣堅定地走著她每個時刻都充滿靈感的教育路。

綜觀戴明鳳的研究,在專業領域發表的學術論文集與研究成果,不勝枚舉,也因為這些亮眼的成績,戴明鳳成為少數傑出女性科學家中,擔任台灣女性核能協會(WiN)榮譽會員,及全球女性核能協會會員,也曾受邀以國家代表隊身分參加國際核能婦女會(WiNGlobal)年會之中,發表論文。

由於近年來跨足科教領域耕耘,戴明鳳雖然尚無正式研究論文發表,但是在此一領域投入的心力,卻不容小覷。除了親身投入教學的第一線之外,也策畫進行各項研究,如邀請物理學者下鄉與中學生談物理、清大物理的普物研究室改善計畫、能源科技之科普教材的編撰及教具、奈米材料的DIY實驗及教學、與科教館合作進行大眾科學講座的規劃策略,以及科教館的線上數位教材製作的諮詢顧問等等。其所參與的活動豐富多元,可以看出戴明鳳在各領域的涉獵及深耕,也能夠一窺她對於物理各層面的熱愛與使命感。

 

■革命性的創新實驗室

回到清華已有五年的戴明鳳,將普通物理實驗室改造得面目一新,現在的成果,其實是經過多次的申請及計畫,才逐漸成形的。原始的現址並非用作實驗室的功能,而助教的辦公室甚至還委身在庫房中。因此戴明鳳為了讓既有的空間,改適用為實驗室、辦公室、階梯教室等的規劃內容,確實花了許多的精神,同時囿於經費,還需在有限的預算下,進行最經濟但又切用的空間設計。

階梯教室裡的整座牆面大圖輸出,不花太多錢,但是物理界的前輩大師都在這兒躍然紙上,也讓原先冰冷僵硬的教室,出現了濃厚的人文氣味。而一樓到二樓的梯間,以及二樓的教室廊道,戴明鳳也同樣利用輸出的方式,介紹相關專業知識,形成小型特展模式的展示區,讓學問變得親民,更增添視覺美感。

當普物實驗室已經卓然成形時,現今大學最重視的年度招生參訪活動,校方就將戴明鳳的普物實驗室當作這些參訪高中生在清大的第一站,所謂的「門面」之姿,不言可明。在這兒,可以聽到學生的開懷學習與活潑自由的聲息,戴明鳳說:「現在有許多教師上課時,常用投影片作為輔助教材,,但是我卻很少用投影片」戴明鳳深入解釋:「因為往往投影片一播放後,學生也開始精神渙散,所以我總是請學生動手實作,我相信,凡事都唯有動。手做過才算是真正的學習」。

對於現在的普物實驗室,除了參訪過一次的學生與校方,幾乎都會成為固定的探訪族群之外,戴明鳳開心地說:「曾遇過一對偶然造訪清大的老夫妻,繞到普物實驗室後,由陌生到相談甚歡,最後看中一件展示品,表明要付錢購買,由於確定有機會重購,所以我堅持送給他們,沒想到半年後,他們竟然帶著孫子一起重訪,讓我感受到學習的影響力與感染力,是可以持續不斷下去的」。

「從前,我出去演講的時候,都會帶著許多這些科學展品與聽眾一起體驗;現在,有了這間實驗室,這些理念好像在這裡變成一個基地,有興趣的人可以在此齊聚一堂。而我們也由單次性演講的知識傳播型態,藉由這裡,變成了系統化的知識傳授場所。」戴明鳳很欣慰地這麼說,每次學員的好奇表情與愉悅學習的笑容,滿溢與臉上時,就是戴明鳳生命中最豐盈的時刻。

 

總編高惠春註:物理系第1屆是1969級,1972級就有10多位女生,當年的學生絕大多數均出國進修。對1982級的戴明鳳來說,不可能是創系以來第三位女生。此處應該再查證。

戴明鳳教授來函補充:「該訪問稿雖經一再修正,仍有誤會,未及修正。另註:戴明鳳是清華物理系第二位自該系獲取得物理博士學位的女性,第一位以實驗研究取博士學位的女性。之後自清華物理所獲取女博士學位的人數即逐年增加。」

(本文轉載自2012/三月號〈科學研習〉,已獲作者同意)

 

4068 最後修改於 %2018.%05.%2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