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接到志潔教授邀請,希望我可以分享做為一個三明治世代的女科技人,如何在照顧家庭、照顧自己、追求學術成就與自我成長間取得平衡,能夠提供給更多後輩女科技人指引與鼓勵。其實一開始接到邀請,我的內心是惶恐的,我當下並不認為我在這條路上走得得心應手,也不認為自己可以提供給別人見解或意見。然而經過與志潔教授的溝通,發現其實正因為我走的磕磕絆絆,才更應該將我的經驗與故事分享出來,給已經或未來跟我有著一樣經歷跟夢想的妳們一些共鳴,告訴正處於徬徨無助甚至自我懷疑的妳,其實在生活與研究中追尋平衡的挫折,妳並不孤單。
我的教育和研究之旅從台灣到美國,畢業後也順利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當時我投入幾乎所有時間於學術研究中,回顧這段時光,雖然很累但卻是我研究生涯中最專注最有效率的階段。後來積極面試上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擔任博士後,一心嚮往歐洲的我當下即刻就想飛過去,但一位熟識的前輩卻請我好好思考家庭生活與職業生涯的取捨,分隔兩地是否是最佳的選擇。幾經掙扎,最後我還是選擇了家庭跟著我先生相繼回到台灣,沒多久後我懷孕了。生下寶貝女兒後,我才知道什麼叫做身心靈都被推展到極限。沒日沒夜的擠奶、餵奶,彷彿永遠都沒有停過的嬰兒啼哭聲,上學後又因為時常生病,使我疲於奔命於職場與學校之間,這一切都沒有人可以告訴妳,什麼時候會好轉。
回台灣後,我任職於臺北醫學大學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身為助理教授不僅要處理學術工作、撰寫執行研究計畫,還要教授繁重的課業,從沒想過擁有小孩的我,對於未來一片茫然,嘗試在教師、母親、妻子、女兒、媳婦多重身份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猶記得生產完大約三個月後的某一天,前往外縣市參加年度共識會議,大家閒暇時間都忙著聊天找廁所,只有尚在哺乳的我藉著空檔去廁所或哺乳室將母乳排空,而這些珍貴的母乳也因為沒有辦法妥善保存,只能全部都送進排水管。無論教學、研究或是家庭,我都期許自己能做到最好,卻時常有手足無措甚至要被擊倒的感覺,在夜半無聲的時刻久久無法入眠。後來為了更好地平衡各方面的需求,我學會了調整心態、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將工作和家庭生活清晰地劃分。除此之外,我也學會分工的重要性,在需要協助的地方請隊友跟夥伴分擔,不必一個人扛下所有。幸運的是,我在家庭和工作中都擁有堅強的後盾,感謝理解與無條件支持我的伴侶,以及工作上可靠的團隊和彈性的工作環境。
一家出遊合照。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在面對這些挑戰時,我想與大家分享一句話,就是「降低對自己的期望,不必追求完美」。當初聽到這番話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其實許多壓力的都源於自我設定的高標準,焦慮的來源不外乎是自己沒有在期限內把規劃的事情做完,或是達不到自己滿意的標準。而且在調適之後,妳會發現育兒的生活也不全然都是痛苦,雖然一開始面對稚嫩的嬰兒會很不知所措,但隨著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我深深的愛上她純真的笑容,她的依賴與信任總是可以救贖我疲憊的心靈,讓我更有動力為了給她一個美好的未來而義無反顧的努力。
所以保持身心平衡,既照顧他人也照顧自己,關鍵在於事前計劃、有效的時間管理以及強大的支持系統。我期許自己和所有面臨挑戰的您都能保持彈性、適應性強,並注意身體健康,積極的寵愛自己,讓自己擁有足夠的力氣長期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而且,夢想並沒有離妳們而去,只是稍微晚了一點點,所以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