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節分,新聞總會報導許多家族千人掃墓的盛況,從「新屋葉五美公塔祭祖 子孫8千人齊聚」到「軍事管制區掃墓 金門瓊林蔡氏家族六百多人齊聚」,都是千百人規模的家族祭祀盛事。家庭作為社會團體的最小單位,從夫妻結縭到子孫滿堂,兄弟間相互結盟,經過數個世代後逐漸發展出龐大的「宗族」,運作的主要規範即是父權階序形成的「同一父系祭祀群」。宗族的發展歷史長久,近來因現代化社會發展與變遷,逢遇許多挑戰,例如生命發展過程的認同多元化、生活參與社群的專業化與興趣化導向等,都使得現代人不再將家族/宗族視為社會參與的唯一團體。在這些變遷中,性別平權是現代社會發展基本的信念與價值,而宗族發展有不少面向都跟性別息息相關,兩者間能否開啟對話或協商的可能?
謝馬力 著|大塊文化|2017.7.31
在女性除了家庭,於各個領域已然出類拔萃、撐起一片天的二十一世紀,父權事實上只有更細膩更偽善地偽裝,從未消失;在號稱公平、正義的現代社會,女性一生即使隨著各階段的身份演變,依舊掙不開種種帶有性別歧視或刻板印象的枷鎖,從家庭教養觀到公共空間設計,無不對女性充滿卑、弱的隱喻,但有樣學樣,沒樣自己想,強者如女,也因此發展勇於走出傳統的女眾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