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地競相開發再生能源,導致技師和專案管理職務可能面臨缺工。除此之外,知名開發商也指出,在全球離岸風能中,女性占比僅兩成左右,凸顯出性別不平衡的問題。然而,台灣在短短十年間,風能產業從一開始被視為「完全不適合女性參與」,到現在外國風電開發商高階主管多為女性掌權的情況下,是不是真的有機會突破這個瓶頸?

你的城市是為女性設計的嗎?

除非您從事城市規劃工作,或者您是一名步行或騎自行車穿過街道的女性,否則很有可能您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城市的大部分景觀都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無論是人行道的寬度、交通燈的高度、閉路電視的存在、可見的藝術品還是綠化。儘管我們不這麼想,但城市的設計是政治性的,也是性別化的。全球大多數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師都是白人男性。

創業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我成立一間商業初創企業,我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公司成長和盈利。而當我成為一名社會企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為解決某個社會問題而奔走付出,我們仍需盈利,但盈利不再是唯一的、衡量企業表現的標準。

拖著一身的疲憊,大約晚上十點多的時候回到租房,今天決定開一瓶啤酒,配上回家路上買的鹽酥雞,什麼都不想的坐在地上,一口啤酒,一口炸雞花枝,就是連續上了十個小時一刻也不能放鬆的班之後最好的安撫。昨天喝的小罐清酒還在一旁沒有拿去丟,開始上班後,原本喝酒只是興趣的,慢慢地變成每日不能避免的儀式,有時候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了酒癮,越來越像個酒鬼了。

未來的AI,AI的未來:跨越恐怖谷
正如人工智能科學家Andrew Ng所說:「AI就像下一個時代的電能,我想像不到有哪一個產業不會經歷AI所帶來的變革。 」無論是工廠裡的自動化機器人,家裏的智能掃地機器人,還是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的無人機、Tesla電動車,不知不覺間,AI技術慢慢進入了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疫情的防控雖然在物理距離上限制了人與人的交流,卻加速了我們生活上數位化轉型,線上互動已經是新常態,醒著的時候幾乎是無時無刻都在工作還是社交,這讓我們與數位科技的「距離」更加模糊。這種模糊的狀態也恰好帶給我們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疫情個案的下降並不等同於心理狀態獲得舒緩,妳是否有想過人工智能也可以幫助重建人與人的信任關係並傳達正能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