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此頁

【會後報導】歐洲工程教育年會的女性參加者──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精選

2019.10.14   洪文玲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造船及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
刊載於專欄 會後報導
  • 字體大小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歐洲工程教育研討會是關於工程的教育,但是比起一般的工程學術研討會,更有性別平衡的參與,也較忠實地反映出女性參與者對於學社社群的貢獻,幾位朋友們不管是在報告上、行動上的發聲,都很令人愉快。

2019年初秋,開心地拜訪中歐的小巴黎-布達佩斯,第二次參加歐洲工程教育學會年會。歐洲工程教育學會是歐洲最大的工程教育機構與教育者的網絡,世界第二大的工程教育學術組織,全名為法語Société Européennepourla Formationdes Ingénieurs,英文是Europe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簡稱SEFI。該會於1973年於比利時創立,大會宗旨是促成歐洲工程教育的發展與進步,及強化工程專業者在社會中的地位,提供工程教育資訊,增進教育者、學生與研究者間的溝通與交流,建立工程教育機構間的合作推展產學合作,作為會員與國際組織間的橋樑,及推進歐洲在工程教育領域的重要性。這個組織除了教育研究者,還有許多工科老師、教學發展工作者及工程教育業界參加,非常熱鬧。

 

本會議的投稿論文審查嚴格,必須通過兩輪的雙盲審查。投稿論文摘要之後,經過2位審查者審查,通過後才可以繳交全文。全文也再經過2~3位審查者,以明確的審查準則評分並給予意見,才能確認被接受為口頭、實作或海報發表;本階段仍會拒絕投稿論文。通過的可以口頭發表論文,作者可做最後修改後再繳交,會議也會印製會議論文集。為了提升工程教育學會研討會論文的學術地位,這樣的做法行之有年,會議論文在工程教育研究領域有相當的學術份量,也收錄在Scopus中。

 

考慮台灣的客觀情勢與條件,越來越多學者向歐洲經驗尋求創見來對台灣問題發想解決方案,工程教育正是其中一個值得重視的領域。可以說,台灣工程教育界以美國獨尊的態度必須有所轉變,重視亞洲國家的地理便利性與文化變異性,擴展區域合作,並考慮較小規模的規畫如何創立優質工程教育效應;這是台灣工程教育的創新革新的機會。本會議在過去幾曾年因為科技部推動工程教育的一個計劃要求,而有較多受補助的台灣學者參加,但今年似乎又回到個位數。

 

本次會議是由匈牙利歷史悠久的布達佩斯科技經濟大學Budapes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主辦,學校歷史可回溯到1635年。在1956年10月,學校學生發起對匈牙利人民共和國表達不滿的抗議,後來演變為蘇聯軍隊進入鎮壓,是匈牙利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學校行政大樓門也有石牌紀念。




在開幕茶會認識了Patricia Olga Caratozzolo Martelliti博士, 她來自更遠的墨西哥,在Tecnologico de Monterrey 任教。Patricia 非常熱情健談,更令人感到興趣的是她要報告的主題──把藝術融入工程課堂:Enhancing interdisciplinary skills in engineering by storytelling's cognitive tools。我們可能會以為,這是門學校或是工學院裡的通識課,但她信心十足地說,是電機系的專業課程。接下來她說的話,聽起來好熟悉,我們也許從來沒有說出口。即使學習背景是電機工程,她一直都保持對藝術的興趣。她希望在學生面前表達真實的自己,完整地跟學生互動,她也深信這樣對於學生學習專業是正面的。我看著她忍不住輕聲尖叫說:「就是這樣,我完全同意!」這樣一個短暫而單純的分享,給我們彼此極大的支持,成為自己,成為真實的、完整的工科教師。她正在學習中文,我當然把電子報介紹給她,並且向她邀稿,希望有天可以刊登這位遠在南美的熱情教師的文章。在網路上可以讀到她對於增長年輕人詞彙使用力的努力: How to Enhance Young People’s Lexical Richness



開幕茶會在布達佩斯經濟科技大學的室內中庭舉辦,非常熱鬧。我看見一位年輕的媽媽揹著寶寶來到,可以看出來媽媽是參加者,爸爸做為陪同家屬也在現場,觀察了一會兒我認不住過去攀談。照片中兩位是同事,她們是來自荷蘭魯汶大學KU Leuven的Isabelle Blanckaert 博士和 Julie Vermeersch(用背巾背著小孩的媽媽),任職於工學院中的教發中心。她們稱自己為課程發展專業人員(Curriculum Development),會協助學院內的教師,發展課程。這樣的專業協助在台灣很少以大學設置,也也較多是置於校級的教學發展中心。但是工學院課程的特殊與專業性,如有對於工程較為熟悉的教育專業協助會比較有效;其中Isabelle Blanckaert有工程博士學位,後來轉做教學支持。我們彼此分享對於以母職的形象出現在學術會議中的經驗,我表示對Julie的鼓勵和支持,也說到台灣舉辦研討會時,主辦者可以向科技部申請補助會場中安親服務的經費。

 

在大會晚宴時,我再次遇到她們,發現Isabelle打了一條紅領帶,Julie則綁在腰間,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不禁大笑!!! 這要回到報到時,我很興奮地打開學校禮物,這是我最喜歡的時刻之一,結果發現,不分男女,大家都得到一條領帶!!!! 是的,就是領帶。即使在本次會議我現場觀察,大約有一半的參加者是女性,但是大家都一視同仁得到領帶。Isabelle說有一些參加者就發起,打領帶穿上身活動。果然在晚宴時,許多男性女性紛紛把領帶用各種方式穿上身,但是不是打成領帶結。不知道大會有沒有發現這個有趣的提醒/抗議行動,我為她們留下照片,感謝這個有力量的分享!



前文提到會議中大約有一半是女性參與者,她們是工科老師,教育相關專業人員,還有科技產品廠商代表,如NI National Instruments、MathWorks等等。我在一些場次中也看到女性學者做為主持人,對於研究報告較為狹隘的報告人(剛好是男性)提出意見。綜合來說,這個研討會是關於工程的教育,但是比起一般的工程學術研討會,更有性別平衡的參與,也較忠實地反映出女性參與者對於學社社群的貢獻,幾位朋友們不管是在報告上、行動上的發聲,都很令人愉快。 

 

參加國際研討會帶來許多人生中、專業上,難以預期的啟發與能量,我相信,我們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在每個人心中都是一個閃耀的點點光彩。

2688 最後修改於 %2019.%10.%14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