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立足於職場與生活–2022自然科學領域女性學者研討會報導 精選

2023.01.15   趙揚光|SPEC科學推展中心 執行編輯
刊載於專欄 會後報導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國科會自然處於今年12月舉辦的「2022自然科學領域女性學者研討會」,以「優雅立足於職場與生活」為主題,透過近百位與會的女科學人之間各層面的交流與分享,使科學女力更加凝聚且緊密。

(照片出處:取自SPEC科學推展中心)

知名的法國女權主義者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曾在其著作中,描述她於一場會議上所看到的一位與會女性:「雖然她明顯比其他人柔弱許多,但她還是站在台上,握緊拳頭隨時準備出擊。」這一如當前臺灣自然科學領域的女性,儘管人數所佔比例較少,但不斷地展現一股股絕不容輕忽的力量!國科會自然處於今年12月舉辦的「2022自然科學領域女性學者研討會」,以「優雅立足於職場與生活」為主題,透過近百位與會的女科學人之間各層面的交流與分享,使科學女力更加凝聚且緊密。

 

國科會的林敏聰副主任委員開場即以「驅動性別平權的科技政策」分享國內現象與相關作為,他指出,臺灣在2019年的女性研究人員占比僅約22.65%,比起世界其他主要國家仍偏低。臺灣科研女力的「管漏現象(Leaky Pipeline)」在經歷10年的努力下,仍有待突破。這是整體社會主流價值與文化裡長期的窠臼,因此當務之急得從更根本的核心價值思考,並尋求學術界結構上的改變。

 

 

林副主委進一步強調,國科會自成立女性工作小組以來,為鼓勵女性研究人員從事科學工作,除了透過補助,使女性研究人員於生育後能順利回歸科學研究工作,也於今年起開放男性研究人員申請育兒相關補助;在研究方面,國科會持續推動及鼓勵具性別內涵的科技創新研究。林副主委認為,這一系列性別政策的推行,旨在讓所有人都擁有走出自己權利的空間,是「一個長期的體制內外的公民運動」。

 

本次研討會中,特別邀請同時身為中研院院士與臺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的林麗瓊教授演講,分享行走學術研究及家庭生活之間的「江湖」。她認為如何取得兩者的平衡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身為女科學人,為職涯打拼時除了「攘外必先安內」,更重要的是別自我設限,必須每天堅定地往自己所選擇的方向走。

 

 

經由分享研究路上的酸甜苦辣,各領域講者們娓娓道出女性是如何在這條路當中適度地調適自我,並爭取自身的權益。臺師大地球科學系的陳卉瑄教授講述地震研究學者奔波的日常,與自我的成長進化;中山大學物理系陳易馨助理教授以及臺師大地球科學系的李悅寧副教授,亦各自談起在物理學、天文學的學習與研究經歷;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數學組的李瑩英主任則分享人生中如何選擇與取捨;成大物理系陳宜君教授及清大物理系賴詩萍教授也以女物理人的角度,回顧一路走來遇到的不平衡與抉擇。而面對現實環境,女科學人在產業界進行研發等相關工作,同樣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HP商用筆電研發處的洪維忱專案經理即藉此機會分享經驗,並勉勵女力們應持續前進。

 

有關學科教育當中的性別差異,由中山大學教育所張宇慧助理教授、羅東高中鍾佩玲老師以及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張尹譯老師,一同透過廣泛的體制內外與各級教育體系,審視物理科學當中的現狀。針對兩性職涯發展的差別,中研院化學所的許昭萍研究員則藉著分享《Why So Slow? : The Advancement of Women》一書,探討兩性在各種層面的發展差異,呼應林副主委提到的管漏現象。她也強調為弭平落差,應自認知上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打造非形式上的平等,也期許未來能真正邁向「EDI」─平等(Equality)、多元(Diversity)、包容(Inclusion)的學術環境。

 

 

為取得職場與生活的平衡,自身的健康亦要兼顧,因此會中邀請到了謝佩珍健康管理師,講述現代生活忙碌所造成的營養不均衡問題,並從食物「質」與「量」的迷思當中,調整出正常的飲食習慣。除此之外,同樣關注性別議題的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林志潔特聘教授,特別從其法律專長,分享學術研究及研發成果中法律規範、保護之重要性;在專利以外的研發資訊,必須考量其秘密性、經濟價值性、合理保密措施等三要件,以維持研究的核心競爭力。

 

 

 

不論是會議席間的互動、以及首日晚間「星空夜談」的熱絡談話氛圍,與會者們彼此都能相互體會和瞭解走在這條研究路上的心境。一年一度的相聚扮演著又一股推力,推動往後更多不同層面的合作與共同扶持,且為提升女性學者權益延續力道、向下深化,奮力生長的甜美果實必定就在不遠處!

 

 

感謝《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簡訊》全文授權

原文連結:https://spec.ntu.edu.tw/20221202-report-spec/

931 最後修改於 %2023.%01.%15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