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吳嘉麗教授獲2021年中國化學會特殊貢獻獎 精選

2021.07.15   高惠春|淡江大學化學系 退休教授
刊載於專欄 專題報導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吳教授從事化學的教學與研究,撰寫大學通識教育教科書,組織女化學家聯誼會,進而爭取化學會設立女性工作委員會,創辦《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創立『台灣女科技人學會』,並加入國際女科技人學會成為理事並擔任APNN主席,提升台灣女科技人的國際能見度與影響力,推廣國民外交,付出的心血及獲致的成就令人敬佩。中國化學會對她一生的努力與貢獻給予適當的肯定,頒予『特別貢獻獎』,實至名歸。

淡江大學化學系榮譽教授吳嘉麗博士自小品學兼優,初中畢業保送嘉義女中,嘉義女中畢業後以第一志願保送台大化學系。大學畢業後,赴美進修,於1976年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後,申請到淡江大學化學系任教至退休。

吳教授主要研究苔蘚類植物的化學組成,利用層析儀及光譜技術,分離、純化及鑑定化學結構。必要時再進行化學反應及合成,以助結構之確認。同時並從化學分類的觀點,比較台灣、中國及世界各地苔蘚植物組成之差異。為了取得研究材料,每年都帶學生上山採集植物,有時甚至跟學生一起睡通鋪,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深厚感情。

吳教授熱愛教學,習慣在上課前五分鐘就進入教室。為了引起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她常拿新聞或廣告和學生探討其中的化學原理,讓學生覺得化學知識與生活相關、是有用的。當臺灣各大學相繼推出通識教育課程時,吳教授開始在淡江大學為非化學專長學系的學生開設通識化學課。在國科會支持下,將教材整理成《化學、醫藥與社會》,並授權給中國化學會,於1999年出版。這本書因為教材內容深入淺出,被許多大學教授採用為通識化學的教科書或參考書,頗獲好評。中國化學會鑒於吳教授為通識化學之推行,投注極大心力,且為國內化學教育提供良好教材,於1999年獲得中國化學會特別貢獻獎。2004年吳教授又再接再厲,授權中國化學會出版了第二本通識教科書:《化學、食品與社會》。

吳教授在教學研究之餘,1982年起致力於推動台灣的婦女運動,修訂民法親屬篇、檢視教科書中的性別歧視內容、鼓勵女生選擇科技領域。因為在婦運界的出色表現,2002年由婦女界推薦,經總統提名為考試委員。在擔任考試委員6年期間,吳教授致力於改善公務人員考試中的性別限制(限制女性名額),成功的爭取到許多女性投入公務機關的機會。考試院於 2005 年公佈了「國家考試性別平等白皮書」,同時亦成立「國家考試性別平等諮詢委員會」。如今除了監獄官與監所管理員之外,幾乎所有原設限的特考,皆陸續取消性別限制,讓國民不分男女均有相同的應考機會,這些成果與吳教授的努力有極大的關聯。

自從吳教授借調擔任考試委員起,她在淡江大學化學系就沒有繼續招收新的研究生,研究工作難以持續,她便致力於「性別與科技」領域的發展。在科技界,女性學者人數少,不易升遷。可是,大家多覺得「科技與性別無關」,所以婦運界的蓬勃發展並沒有影響到科技界。她又一頭栽入,為女性學者發聲。剛開始時,有些女科技人還擔心她會太激進而與她保持距離,造成一些推動上的阻力。2002年,她先籌組女化學家聯誼會,每年在化學會的年會中爭取在午餐時間舉辦分享會,邀請幾位講者分享自己的「學術與生活」的種種。後來,並爭取在中國化學會之下,設立一個女性工作委員會,定期分享女化學家的活動。

2000年,台灣物理學會應國際物理與應用物理學會 (IUPAP,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ysics and Applied Physics) 之邀,成立女性工作小組 (Working Group on Women in Physics, WGWIP) 並派代表去參加IUPAP年會,2001改制為女性物理委員會。吳教授得知後,透過淡江大學化學系高惠春教授牽線與物理女性學者於2002年一起合辦2天1夜的第一屆「物理與化學女性學者聯合研討會」。之後,此一聯合研討會每二年辦理一次,持續至今。提供了物理、化學研究學者一個平台,交流學術及教學經驗,分享教學、研究與家庭兼顧的甘苦。

2008年1月,吳教授創辦了《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以月刊形式寄送到讀者信箱。電子報的內容包含了性別與科技新聞、人物特寫、女科技人群象科技人論壇科技會議與活動報導性別與科技好文/好書事求人/人求事以及相關網站連結,內容豐富,廣受歡迎。電子報目前已有數萬訂戶,寄送名單囊括了許多在科技領域的學術界及業界人士,男女皆有。如此推廣,乃希望不同領域、不同性別的學者都有性別概念,也藉此提升女科技人的能見度,減少性別偏差觀念。電子報編到100期時,吳教授策劃出書,由高惠春教授邀請前100期內的特寫人物修改當年的文章,授權高教授出版《女科技人的理性與感性》。此書共收錄37篇文章,於2016年由女書文化出版。

吳教授也針對女科技人設立了一個『女科技社群諮詢互助網』,所有電子報的內容和收集來的資料都置於平台上。在互助網中有雙向的溝通管道、性別統計、諮詢服務,生涯導師、生活資訊連結等。網內有搜尋功能,並納入其他性別與科技相關計畫之成果,豐富『諮詢互助網』的內容,吸引更多人點閱,以達到社會教育的功能。

2011年底吳教授為了鼓勵及培育更多的女科技人,創立『台灣女科技人學會』。其宗旨是1)鼓勵及培育女性參與科技領域,2)提升女性在科技專業領域之成長,3)建立科技女性間之交流、經驗傳承與相互支援網絡,4)建立與國際相關領域及團體間的聯繫和交流。學會目前有200多名會員,每年配合國際女性科學日舉辦活動。每年約舉辦4次活動,近年更積極向下紮根,以高中生為主要參與對象。學會並補助年輕女性學者出國開會或參加國際競賽。每年向Korea Women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KWSE) 爭取Young Women Scientists (YWS) Camp二個名額,推薦年輕女科學家參加國際營隊。

近年學會特地為小朋友策畫、出版了女科技人生涯故事繪本《築夢飛翔,我的世界宇宙大》,《追夢,我的世界宇宙大﹝上、下﹞》,拍攝『女科技人的一天』影片,介紹不同行業女性的成長故事,讓孩子們看到這些不同世代、生活在我們周遭的阿姨、姐姐,如何突破性別限制,進入科技領域,兼顧家庭與專業,自在地成就了自己。

吳教授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她先加入了INWES (國際女科技人聯絡網,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Women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這是一個UNESCO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 及 CSW (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 的科學諮詢團體,目前有六十餘國約25萬會員,吳教授因積極參與、表現優異,獲選為該會理事共2屆 (2014 2020)。此會下設幾個分支,其中一個APNN (亞太女科技人聯絡網,Asia and Pacific Nation Network),吳教授於20172020年擔任此聯絡網 (APNN) 之主席。APNN每年舉辦一次國際會議,『台灣女科技人學會』每年都會組團參加。因為中國尚不是會員國,沒有受到政治干預,得以用『台灣』名義在國際間交流,國旗在會場飄揚,令人感動。

吳教授2013年9月1417日於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行亞太國家聯絡網 (APNN) 會議及2013女科技人國際研討會 (IConWi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me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兩會共邀請國際專家學者近30位,國內引言及主持人近20位,與會人士200多人。吳教授2020 年10月2425日,於新北市政府階梯會議廳舉辦APNN & IConWiST國際研討會,因為疫情關係,國外的主題報告全部採取線上直播,國內參與者部份現場參加,部分線上參與。吳教授在INWES的理事職位任滿後,成功推薦宋順蓮藥師選上理事,並擔任 INWES 企業與工業副會長,成功的延續了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吳教授從事化學的教學與研究,撰寫大學通識教育教科書,組織女化學家聯誼會,進而爭取化學會設立女性工作委員會,創辦《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創立『台灣女科技人學會』,並加入國際女科技人學會成為理事並擔任APNN主席,提升台灣女科技人的國際能見度與影響力,推廣國民外交,付出的心血及獲致的成就令人敬佩。在她交出所有重擔可以安享天年之際,希望中國化學會可以對她一生的努力與貢獻給予適當的肯定,頒給她『特別貢獻獎』。也在此謝謝提案人、所有聯署人與協助提供資料者。


編著按:本文為高惠春教授向中國化學會(Chemical Society Located in Taipei)推薦吳嘉麗教授獲「特殊貢獻獎」之推薦理由,由高教授授權刊登。根據化學會獎章規定:「凡會員們對學會成立宗旨之推展,有實質建設性及未來性之服務貢獻者,由會員提名經理監事會同意後,公開於年會上表揚。」李遠哲院士於104年獲頒此獎。88年度,吳嘉麗教授亦曾因「為國內化學教育提供良好教材」獲頒此獎。

 

 

3574 最後修改於 %2021.%08.%14
此分類更多內容: